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一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除了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参与者,是不自觉地被卷入的对象,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它们面临的更多的是挑战和风险。

——摘编自《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对策选择判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远洋航线开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以来我国面对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应对。
2023-07-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不少学者都分析过,20世纪下半叶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并列出了许多方面的因素。据我个人看来,最具根本性的是如下两个因素:第一是毁灭性热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对于一个拥有热核武器的大国来说,已经不能放手无限地使用战争手段,去解决国际政治和经济矛盾。第二是日趋加强的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现在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相互依存,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人类已经从“零和关心”发展到“共赢的全球关系”。······今天的人类已不能再打无限化的总体战争了。

——摘编自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2-03-1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2022届高考热身模拟历史试卷(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实行的对外开放国策推动了外贸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总额由1981年的440.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2位,跃升到2013年的4.1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实现了向贸易大国的跨越。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左右,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1.8亿人就业。我国已经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从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到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口商品方面,实现了以机械设备等为主到以能源与资源性产品为主的结构性巨变。

材料二   贸易立国是二战后日本发展经济的国策。二战后,日本政府扶植在品质和价格上具有充分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企业,积极从欧美引进新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外国的先进设备和尖端技术,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保持良好、协调的合作关系,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成长方式以“出口、设备投资主导型”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逐步走上“质量经济”之路,更加重视进口,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摘编自黄安《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意义。
2021-05-1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从事于非专为所在国国民所保留之各种职业,为居住、商务、制造、加工、职业、科学、教育、宗教、慈善及丧葬之目的,而取得、保有、建造或租赁及占用适当之房屋,并租赁适当之土地,选用代理人或员工,而不问其国籍,从事为享受任何此项权利及优例所偶需或必需之任何事项,并与该缔约彼方国民,在同样条约之下,依照依法组成之官厅现在或将来所施行之有关法律规章(倘有此项法律规章时),行使上述一切权利及优例。

——摘编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材料二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23个创始缔约国之一。1948421日,当时的中国政府签署了《临时适用议定书》,同年521日,中国成为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在未得到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的情况下,台湾当局擅自于19503月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决定退出关贸总协定。显然,这一退出决定是无效的。但由于受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我国未能及时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随着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巨大经济成就,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从加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出发,中央于1986年作出了申请恢复我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决定。

自1986年7月11日我国正式提出恢复我缔约方地位后,1987年3月关贸总协定成立了"中国工作组",开始中国的"复关"谈判。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从当年7月起我复关谈判转为加入WTO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馆

材料三19957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据世界贸易组织--永久性组织∙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认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实质上是暗藏在“平等”表象之下的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及意料之外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由复关谈判转为加入WTO谈判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2022-03-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2022届高考热身模拟历史试卷(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国间的贸易壁垒逐步减少,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各国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各国贸易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上升。虽然国际贸易中还存在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但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国金融中心和金融机构连为一体,国际金融市场愈益庞大,资金调拨和融通更为便捷,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扩大。时间、地域已不再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大的障碍。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还只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角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可以看作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的挑战的缩影。尽管如此,在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存的时代,中国必须主动融入国际社会,而不能被动地加入国际体系,中国不可能摆脱经济全球化这一现实存在的进程,而只能尽早做好准备,积极应对。

——材料一 、二均摘编自张茂明《试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运转的国际机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

——摘编自《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材料二   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20081129日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探险船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大陆传入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

材料二   19世纪末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大事年表:20世纪十大经济(据中国新闻社《迎接新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哥伦布大交换”是如何改变地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
2020-02-2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柏林墙的倒下、冷战的结束以及许多其他的力量与非殖民化一起创造了一个开放的新世界。这个世界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国家间增加了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尽管许多人对全球化潮流大加欢迎,认为这些潮流能解放全人类,并有可能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准,但全球化的影响运今为止差异很大,而且在很多重大方面令人担忧。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创造了新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大都流向本来就已经很富有的社会集团。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观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程度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

——黄志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制度建设与创新思考》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它对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影响还不十分明

显。对它的支持者来说,经济全球化最大效率地提供了市场,迅速地将商品和服务引向需要的领域,并总是能期望得到最大的回报。全球化的支持者也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唯一走向繁荣的道路。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不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人们想要得到的,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使许多人贫穷,他们声称全球化削弱了地区和政府的权力,并且将这种塑造经济和政治命运的权力移交给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跨国公司和全球性机构。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和二,指出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19-11-03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民族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强化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1800年世界银块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三   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   《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材料中的三个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发生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
2019-07-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