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还未结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总统罗斯福酝酿战后国际经济合作。1944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国民政府任命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为全权代表,率团出席会议。代表团举行“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胡适和孔祥熙发表演说,申述中国对抗战的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多国代表参加活动并深受触动。

材料二   1943年美方曾表示,国际货币基金总额为80亿美元,中国份额大致为5-6亿美元,居第四位。会议中,英、苏强烈要求增加本国份额,美国为避免意外,把总额增至88亿美元。中国代表认为,既然总额增加,中国份额不应少于6亿美元。但美国仍然把中国的份额定为5亿美元,但保证排第四位。孔祥熙表示如果不肯增加中国份额,中国代表将声明不能接受。此后美方妥协,将中国份额增至5.5亿美元。但中国代表仍认为,美方没有履行承诺,决定在公告中声明异议。包括中国在内的近十个国家对结果持保留意见。英、美建议撤销保留意见,以体现合作精神。在此情况下,孔祥熙第一个表示中国愿意收回保留条件,以推动国际合作。其他国家的态度也随之转变,协定在全体代表的掌声中获得通过。

--摘编自金中夏《翻阅尘封的档案--纪念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中国代表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括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股金份额成为会议焦点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与世界两方面,简述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代表团的作用。
2021-05-11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货币制度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大国兴替的催化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以下是各国使用金本位的时间。

国家时间国家时间
英国1816年德国1871年
法国事实上在1873年美国事实上在1873年
日本1897年埃及1885年

材料二   一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换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一战后,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被削弱,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纷纷实行不兑换货币制度。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随之大幅度贬值,触发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货币贬值浪潮。……美国随后宣布一次性提高进口关税30%,其他国家随即竞相报复。……世界货币体系的变革往往带来货币的竞争性和集体性贬值,打乱原有体系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增长和物价预期。

——摘编自胡斌《“被妖魔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整理自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各国纷纷使用金本位的原因。
(2)据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放弃金本位制引发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概括该体系解体的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0-12-25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资金从各种渠道流入美国,为其提供了廉价的货币资本、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科研设备,代表着科技、经济未来的大量高技术人才也被纷纷吸引到美国。从贸易方面分析,世界贸易格局中的主要贸易国家如日本、中国、德国等国的贸易均是盈余,只有美国是赤字。也就是说,美国是世界上商品的最后实现者和吸纳者,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控制着经济要素的流动方向,也控制着商品实现的流动方向。

世界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都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地位是很特殊的,二者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很多学者也都认为,中国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过去的时候(甚至可能更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而成为世界的研发中心之一、世界最大的产品供给者之一、世界最大的消费和进口国家,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火车头。完成这样重大使命的条件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新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建设经济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让·莫内《经济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世界经济规则》

材料二: 2016 年国庆节期间,国际金融市场凤云动荡,一是黄金突然暴跌,二是10月7日早上7点,英镑发生一次闪电崩跌,英镑/美元急挫700多点,英镑再次创下30多年以来的新低。这就为人民币正式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F)特别提款权(简称SDR,亦称“纸黄金”,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可用于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一样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篮子提供了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了SDR货币篮子,成为第三大权重货——美元(41.73%) 、欧元(30.93%)、人民币(10. 92%)、日元(8.33%)、英镑(8.09%)。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F)执董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回顾经济史,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经常撕裂国际货币体系,所以后者必须经常“打补丁”,SDR就是这样一种对“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工具,而它的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INF总裁拉加德在C20杭州峰会期间坦言,人民币加入SDR将有利于巩固国际货币体系、强化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但我们还应当看到,人民币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及储备中的地位,不但与其他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还有一定的距离,与SDR货币篮子10. 92%的占比差距也不小。这就意味着,加入SDR货币篮子对人民币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币必须通过内在改革,来实现这种要求。

——摘编自《全球金融动荡中人民币应顺势有为》(网易财经2016. 10. 10)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背景及其影响。
2020-05-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池州市高三5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4 .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即计亩征银……无论是国家税收,军饷官俸,京库岁需还是民间借贷等都是用白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但是,历来国内来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白银货币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所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二)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主要国家对于法币改革采取支持的态度。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摘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主要意义。
材料四
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一一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
2017-02-17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为适应日益深化的现代化浪潮和全球化浪潮,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种事业者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亦就愈有利于社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首次出版)
材料二 (1933年)4月19日,罗斯福废止了金本位制,当美元贬值11.5%之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就又能同欧洲那些早已走上通货膨胀道路的国家竞争了。……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条文(引者按:指《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正如琼斯—拉姆森机械公司当时的经理拉尔夫·弗兰德斯所说,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三 早在战事(引者按:指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1914年前的金本位制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汇率,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黄金或者当时黄金的等价物英镑。……为建立一个正式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以对国际商业进行监管的努力并不顺利,但是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后来却被证明是成功的。
——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采纳该观点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差异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中“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在罗斯福新政在保护劳工权利的立法中有何体现?
(3)材料三中美国的“大胆的计划”及“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 在二战后初期的实施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根据材料二、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制定这一“大胆的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支持美国的计划?
2016-11-27更新 | 8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资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了生产—研发—销售全球一体化。——摘自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结合20世纪40年代有关史实,列举美国为构建这一体系所作出的努力。
(2)材料二中的图1反映当时欧洲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十年推动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图1比较,概括指出图2中欧洲政治版图发生的重大变化。
(3)材料三、四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种趋势得到加强?概括指出导致两种趋势加强的政治背景。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盟“成功”的历史原因。
(4)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深刻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请从政治、经济方面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016-11-27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最后适应性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7 . 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C.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于尽快恢复国际金融秩序的考虑,美、英两国自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1941年起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双边对话和谈判,最终达成一数并于19447月在美国新军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国际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通常所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摘编自章磊《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间接地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霸主地位和中心作用。在这一货币制度下,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还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有的甚至还用美元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全。因此,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

——摘编自巩玉军《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秩序的影响及中国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建立影响。
9 . 2015年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成立,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远距离贩销的结果。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欧洲人的东来,刺激和吸引东南沿海的商人到南海诸国自由贸易,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的贸易,均用银钱易货。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人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当时,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二战期间,罗斯福设想的“世界蓝图”之一,就是战后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固定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国家定价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世界8.73%,居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历史·必修2》、人民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历史条件。
2021-08-31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以来成立的部分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成立时间总部地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华盛顿
世界银行1945华盛顿
联合国1945纽约
阿拉伯国家联盟1945开罗
世界新闻工作者协会1946布拉格
世界卫生组织1948日内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布鲁塞尔
国际新闻学会1951巴黎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1952布鲁塞尔
华沙条约组织1955华沙
石油输出国组织1960维也纳
七十七国集团1964纽约
无国界卫生组织1984伦敦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新加坡
欧洲联盟1993布鲁塞尔
世界贸易组织1995日内瓦
上海合作组织2001上海
世界医护人员联盟2005日内瓦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北京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组织的分类》整理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以来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可从背景、趋势、特点、影响等任一角度提炼主题,展开说明。)
2021-06-02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