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布雷顿森林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摘编自洪国起等《透视美国人权外交:人权·主权·霸权》

材料二   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金融体系的混乱、各国汇率的任意波动,各个国家更加怀念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1943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由于英美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相差悬殊,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怀特计划”,同时吸收“凯恩斯计划”中的一些成分。

——摘编自张宇燕、李增刚《国际经济学政治》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怎样?其影响如何?
2022-11-2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美国时任副财长哈里·怀特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谈判,出台了“怀特计划”,其主要内容是设立一个总额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情况认缴一定的份额,各国投票权的数额取决于认缴份额的多寡。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他们讨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设立,最终同意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

——摘编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界史》


材料二   1948年,关贸总协定举行第一次会议,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启动。人们没有想到,参加这个体制的成员从最初的32个扩大到50年后的132个;人们也没有想到,1995年国际贸易组织成立了,它落实了贸易争端调节机制的实施……人们更没有想到世界贸易会以每年平均7%的调整增长,与50年前相比,增长了14倍。

——摘编自侯若石《经济全球化成历史趋势,多边贸易体制功不可没》

材料三   1948年,由于市场主宰了全球化的进程,因而全球化的利益和取消第三世界债务机会都不是均等的,一部分国家和人口得益,而更多的则被边际化,从而形成了危险的两极分化。联合国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统计,全世界最富有的1/5人口与最贫穷的1/5人口之间的收入差由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经济全球化加大了世界贫富的差距。

——摘编自龚书铎《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考》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经过“改造”被置于“和平金融基础”之上的国际货币是什么?根据“怀特计划”,说明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具有绝对控制权的直接原因。
(2)材料二这么多“没想到”到集中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依据材料一指出直接推动这一趋势的机制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明图示运动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3 . 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材料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717年,铸造金币,确定1盎司黄金合3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英镑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不仅在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广泛使用,而且被其他国家用作外汇储备和对外结算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对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此后,英镑地位更加衰败,无力同美元相抗,只能追随美元浮动。

——摘编自薛艳《英镑的兴衰与现实选择》许国云《谈谈英镑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2021-03-30更新 | 506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在1816年至1870年间形成。当时实行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和黄金成为国际货币。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当时的经济实力,逐渐通过战争和殖民扩张确立的海上霸权和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英镑的世界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时代。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作为“国际支付机构的中心支点”,伦敦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材料二 1943年英美两国分别发表了各自关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方案。


材料三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达成了“牙买加协议”。该协议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该协议还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货币进入英镑时代”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支持哪一方案,这一方案实践的成果是什么?两种方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两种方案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牙买加协议”诞生的国际背景。据材料三概括“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围绕国际货币金融这一主题,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10-18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基础过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纪录片《货币》解说词:“货币既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她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疑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战后,德国国内物资极其匮乏,民怨沸腾。在这种局面下,工资和物价不断攀升。一方面政府为了平息民怨,同时刺激经济,实行财政扩张,大幅度增加支出。这种财政政策“导致物价失控”。另一方面则是战后签订的对战败方条件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当时德国的魏玛政府企图修改这个和约……因此政府就使马克汇率贬值,增加出口,并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这就是政府为加快经济复兴坚持采取赤字开支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加剧。通货膨胀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与价值观的动荡也使德国政治斗争加剧。这时希特勒出现了,“希特勒早已营造出一种反对通货膨胀的形象”。

——(英)弗格森《纸与铁》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面临国际收支赤字、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与欧洲、日本大打“货币金融战争”。美国批评欧洲和日本不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义务,要求欧洲和日本采取措施改善美国的贸易失衡;欧洲则抱怨美国不负责任,挑起越南战争,巨大的军费开支触发财政赤字和相应的国际收支赤字,肆意扩张货币让欧洲饱受通货膨胀之苦。最激烈的是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他破口大骂美国以邻为壑,宣告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是“不流眼泪的赤字”。美国政府反唇相讥,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甚至有点儿幸灾乐祸,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

——宋晓燕《跌宕起伏二十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四

——兰洁《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联动性分析》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实行的目的。

(2)据材料二分析一战后德国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机及其造成的后果。

(3)据材料三说明货币金融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材料中的言论“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的立足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四中图四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当今世界的货币体系谈谈你的看法。

2018-02-24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4年1月15日,罗斯福签署《黄金储备法案》,将黄金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升到每盎司35美元,美元贬值了52%。同时,美国政府宣布民间禁止储藏黄金,黄金一律国有化,金币被熔化制成金块保存。早在1933年10月,罗斯福就表示“打算在合众国建立一个政府控制的黄金市场,为此,……我授权复兴投资公司收购在合众国新采掘的黄金”。复兴金融公司于10月29日开始收购黄金。到“黄金储备法案”通过时,美元贬值到最低点,相应的黄金价格上升到最高点。结果到1934年底,美国黄金储备竟高达82.58亿美元,比1933年的40.36亿元翻了一番还多。

——摘编自叶江、吴忠超《论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及其影响》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协定规定,各国的汇率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变更。一国货币的汇率浮动可在1%范围内自由活动,若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变动超过10%,须得到货币基本组织的同意。国际市场的贸易结算和黄金买卖都必须按照此条款来实施。由于美国拥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以上的投票权,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控制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间接控制了各国汇价的变动。

——摘编自成林《二战后国际货币经济机制的形成与美国霸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金融领域的不同做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金融领域的做法和布雷顿林体系的规定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金融政策变化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5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

(1)分析自16中期起“世界白银流向中国”的原因。19世纪上半期西方列强采用了哪些经济手段来扭转这一现象?

材料二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材料三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据材料三,指出两大计划的差异及其本质上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最终胜出的原因。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货币体系的认识。

2015-02-04更新 | 414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