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盟的建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完善,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权非常强大,即统治者和中央政府掌握了强大的统治权,在其兴盛时期,能够通过郡县制直接统治辽阔的疆域和众多民众,所谓“天下之势一矣”。但是,强大的政权弱化了国家本身的凝聚力,即国家作为疆域内所有地区和人民组成的政治共同体,主要依赖统治者及其官僚系统作为联结纽带;随着中央政权衰落,这种联结纽带也就断裂了,国家将面临瓦解,所谓“天下震动,有土崩之势”。这种国家形态被概括为“强政权、弱国家”。

——摘编自曹正汉《“强政权、弱国家”:中国历史上一种国家强弱观》

材料二   近代欧洲民族国家接受契约论的洗礼,才逐渐转化为现代性的国家。在契约论国家观里,有以下几个普遍的原则:国家主权来自于国民的权利让渡,即主权在民原则;个体优先于国家的原则;建立国家的首要目的是维护和保护成员个体那些不可让渡的权利,以及基于这些权利应享有的利益;代议原则,通过委托和被委托的原则实现立国之目的。这种现代性的民族国家形态被学界概括为“强社会、弱国家”。

——摘编自黄裕生《民族国家观与契约论国家观》

材料三   人类对超国家的构想由来已久,20世纪以来付诸实践的超国家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欧盟。从本质上看,欧盟是一种基于市场的经济共同体而非政治共同体,其成员国保持着自身主权、独立的政治系统以及其他一切民族国家的基本结构。欧洲的一体化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服务于工业化与资本主义逻辑的超国家,而非一个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共在秩序为理想的超国家。

——摘编自柳亦博《环世界与超国家:民族主义退场后的世界秩序重构》


(1)简析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强政权、弱国家”形态形成的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近代欧洲国家“现代性”的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3)评价材料三中欧盟的超国家形态。
2022-09-2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2 . 1970年,以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为首的专家组向欧共体部长理事会提交了《维尔纳报告》。该报告建议从1971年初到1980年底,分三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而且特别强调“把职责从国家一级转移到共同体一级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报告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经济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了瓦解
C.西欧经济一体化的成果日益显现D.经济全球化有了机构的支撑
2021-09-06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国家关系,大多经历了从对立到对话、从冲突到合作的逐渐推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不仅进行军事战,而且进行经济战,双方的关税战争由来已久,督政府已禁止与英国贸易。1806年,英国不准船只进入自布列斯特至易北河的海岸,……拿破仑签署柏林敕令。用拿破仑自己的话说,他要“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希望借此引起英国的经济危机及其社会与政治骚乱,迫使英国求和。

为了得到殖民地产品和英国的工业品,不少国家和地方当局默许或宽容破坏封锁的走私贸易,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手段之巧妙使封锁一度几乎形同虚设。从波罗的海、北海到地中海的各港口到处都布满了走私网点。连法国的商人也秘密来到此地购买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和殖民地产品。

——据张芝联《法国通史》及黄振、刘仕超《“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等改编

材料二 第二帝国(1852-1870年)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法国对外贸易的进步颇为可观。主要出口工业品、丝织品、呢绒、棉织品、葡萄酒、小麦等,进口的则主要为原料、煤、纺织品。英国、美国、比利时、意大利是它的重要贸易伙伴,1852年到1870年间,总出口额增加了近两倍。……1855年与1867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是当时举世瞩目的事件,数千厂家参加展出,陈列产品达数万件,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易和技术交流。

——摘引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三 20多年来,法兰西一直是欧洲统一思想的捍卫者,它总是以和平效劳为主要目标,当欧洲没有得到统一时,我们便遭战争之苦。欧洲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统一的,必须进行具体的,首先是通过确实的团结工作来实现。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时,首先要考虑到法国和德国。从这个立场出发,法国政府建议立即在一个有限的、但有决定性的方面开始行动,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煤钢生产的联合经营将保证欧洲联邦共同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还可改变这个地区长期从事武器制造使它自己不断成为牺牲品这一命运。

——摘编自(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发表的声明(即“舒曼计划”)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的经济政策及内涵,概括这一政策“几乎一度形同虚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贸易政策和电信技术角度概述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对外贸易的进步颇为可观”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法国“遭战争之苦”的突出表现及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所在,并阐述欧洲国家成立“高级联营机构”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