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7月,英、美等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材料二   1947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以上两则材料皆选自高德步、王玉《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国际在线网(2016114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形成的经济体系以及主导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后来,它被哪个国际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当今世界贸易体系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变化。
2 . 技术封锁和贸易保护政策是发达国家打压他国的常用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采取对北美的技术封锁,禁止技术输出和熟练工人出国。1781年英国国会下令禁止纺织机出口,并规定凡是运往国外的机器设备,一经查出即予没收,随后又颁布了禁止技工外流的法令,1785年又下令禁止制铁工具、机器、动力机模型和图纸出口。尽管英国政府三令五申地禁止新技术出口,但仍不能完全阻止它的外流。美国为了打破英国的技术封锁,也曾设立高额奖金来鼓励英国移民将技术带到美国……在英国的新式织布机无法直接传入美国的情况下,美国商人罗威尔利用访问英国的机会,将这一技术引进了美国。在设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美国还鼓励本国人民创造发明新式机器,轧棉机就是美国人自己的重要发明。

---韩毅《美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607-1988)》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实行技术封锁政策的特点,并对此政策进行评价。
(2)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美国压制竞争对手的手段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当前如何应对以美国为首的经贸和技术打压。
2021-01-0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1届高三12月阶段性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3 .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深刻影响着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 ,各国通过端结多边条约调整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三大支柱撑起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几年前美国还有“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的浪漫说法,而今天美国政界却有人声称,“全球化带给美国千千万万工人的只有贫穷和悲伤”,"完全消灭了我们的中产阶级”,今后“美国主义而不 是全球主义将成为我们的信条”。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2 日)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对美国造成威胁,甚至有人口出狂言要把美国买下来,让21世纪成为日本的世纪,欧美开始盛行“日本经济威胁论”,美国开始对日本采取一系列遏制措施,使日本经济经历近三十年的低速期。2010 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摩擦与日俱增,一些国家违背国际公约公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制造贸易事端,炮制高额补贴侵犯知识产权,限制转移技术,制造“修正主义国家”等一系列“中国威胁论”。201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第一次把中国称为“战略竞争对手”,《国防战略报告》则提出“与中国和俄罗斯的长期战略竞争是国防部的主要优先事项”,中国第一次成为排在俄罗斯之前的美国竞争对手。

——摘自王宏广等《填平第二经济大国陷阱:中美差距及走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美国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推动经济全 球化的主要做法。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对日本和中国的主要做法。分析美国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变化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
2020-07-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
材料四 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
——《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16-12-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之一,尽管有着较大的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阅读下列材料:

(1)图一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标志?该组织的宗旨如何?反映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有何特点?
(2)图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这种趋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图三反映怎样现象?试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4)中国加入WTO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忧虑。你认为加入WTO有何意义?
2020-07-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情分析考试(二)历史试题
6 . 国际贸易反映世界经济走向,分析下列图表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1894~ 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



请问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 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美、英两固对外贸易额都快速增长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30年代初,导致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美、英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有何差异,导致美国这样的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894~ 1933华,日本对华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特点? 请从经济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
2020-05-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阳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早期表现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推动其最终形成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什么措施阻碍了世界市场发展?
(3)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哪两大体系?其有何特点?
(4)20世纪90年代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政治因素是什么?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你如何理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诸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等逆全球化局势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考察西方逆全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有些国家的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在国际发展上急功近利,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战略和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了严重伤害。……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这类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有限,但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摘编自吴志成等《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三   如果要想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如美国)弱(如伊拉克),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摆在面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全球化世界的流行危险将会不断累积,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摘编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21世纪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9 .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与梦想——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年一2016年)

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等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等六国相继加入欧共体。1979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1999年,欧盟发行单一货币欧元,除英国等8国外,其他成员国都采用了欧元。……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做出脱离欧盟的选择,英国将成为第一个离开欧盟的国家。

材料二2000年9月下旬,捷克首都布拉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因为它们竭尽所能控制第三世界,使这些国家更加贫穷。……他们认为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不堪重负,地球环境将因为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

目前,反移民浪潮也成为反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非法移民会抢走工作,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有分析人士指出,英国之所以选择脱欧,就与这种担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摘编自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一体化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要如何正确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现象?

2018-07-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常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一《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三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棱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走半。
——包世臣《安黑四种》
材料四   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为百万美元)
时间            1950          1955        1965        1970        1980            1993
日本             47             83          454            807        9201            39066
美国            238                                          4813            27660
苏联            337            1790          406          45            492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对比分析材料四中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不同特点?请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
2013-04-08更新 | 3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