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下图漫画讽刺了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该漫画旨在说明
A.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同舟共济B.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D.美国全力抵制世界经济一体化
2020-11-25更新 | 80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

——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0-05-30更新 | 980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1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目前,世界地区性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和增多,全球已有近百个大小不等、形式各异的地区经济贸易组织和集团,参加国达150多个。WTO成员95%以上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反映出
A.发展中国家积极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经济合作消除了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呈互动态势
D.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者们普遍认为,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
A.全球化威胁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B.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发展D.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2020-04-11更新 | 173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19年高三10月摸底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经济全球化并不必然意味着全球性的开放与参与。迄今为止,我们所观察到的全球化1.0和全球化2.0主要是殖民主义的历史,是以单一或少数世界霸权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无论是参与其中还是被排斥其外,也无论是被动进入还是主动参与,最广大的殖民地国家、半殖民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从中获益。直到全球化3.0时代,才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分享红利、世界范围贫困大幅度减少的格局。与此同时,一些政治家因势利导,把矛盾引向新兴经济体贸易伙伴,一些国家领导人甚至充当了反全球化逆流的始作俑者,在国际政治中做出激进的保护主义行径,在国内政治中突显民粹主义色彩。可见,要想使全球化真正成为全球经济繁荣和各国共享的推进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在国际关系层面,都必须创造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开放和包容,使各国普遍平等参与;二是实现国内国际政策的衔接互动。这样,不仅创造各国共享的全球化红利,也可借助国际竞争环境和世界分工体系为各国国内经济发展创造关键条件,实现各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国内收入分配机制及再分配政策实现全民共享的发展。

——蔡昉《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命运实现开放包容全民共享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对所提炼的观点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必须从材料中来,论述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清楚)
2019-12-21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2009—2017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出台的贸易自由化措施与保护主义措施数量统计图(单位:项)

基于此进行的推断,表述准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导致各国加大贸易保护的力度
C.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促进自由贸易方面更为主动
D.急需建立世界性经济组织以规范协调国际贸易
2019-07-02更新 | 421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时把生产的各个阶段放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发展中国家往往进行劳动密集型阶段的生产,发达国家主要从事资本、技术密集型阶段的生产。这反映了
A.国际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B.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更具有依存性
C.发展中国家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8 . 马铃薯与世界历史美国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材料一: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年,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撰写了一篇有关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论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关注,在宫廷宴中烹调了二十多道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佳肴,并致力于马铃薯的食用推广。

——摘自《土豆的悲喜剧》

材料二: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记载“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奉节县志》)。“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宜都县志》)。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 Lay)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

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三峡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
(3)结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观点?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铁路发展大事简表

19世纪中叶1830年,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铁路(曼彻斯特一利物浦)运行。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美德等国大量修建海外铁路。英国在“一战”前不仅拥有29个国家的100多条铁路,还试图修建纵贯非洲的开普敦至开罗铁路来串联英国殖民地,并破坏了法国横跨非洲、德国连接巴格达的铁路计划。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以各种方式反抗列强对铁路的控制。
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大规模铁路修建主要集中在开始工业化的新兴民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发展铁路,60年代开始在非洲援建铁路。世界第一条高铁线于1964年在日本投运,法国、德国高铁后来居上。
21世纪以来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
2005年中国开始建造高铁。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并与17个国家协商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连通欧亚高速铁路网络。

——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5-01更新 | 6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部非洲发展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这些组织建立的主要背景是
A.区域性经济组织成效显著
B.金砖国家崛起激励了发展中国家
C.全球化开始波及第三世界
D.新兴独立国家面临经济旧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