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故事中忠孝礼义克己形象的典型,而迪士尼版本下的花木兰是一个追寻自我、释放天性的自由主义形象。这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A.文化的统一性B.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文化的差异性D.文化体系的完整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98年,韩国成立了直属国务院的金融监督委员会,将原来分属于韩国银行、财政部、银行监督院、保险监督院、证券监督院的各类监管职责统统转移到金融监督委员会,由其机构负责实施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集中统一的监控。韩国政府的意图是
A.切断与国际资本的联系B.抓住西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
C.提升承受金融风险的能力D.对金融行业实施全面的国有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以下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丹尼·罗德里克提出的全球化发展的“三元悖论”(世界经济的三难选择,即超全球化、民主政治和国家主权,三者无法同时存在。)据此可知,作者意在
A.表明维护主权就必须抵制全球化B.说明全球化下出现多重利益的冲突
C.指出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D.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1年两极格局轰然坍塌,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1993年,美国当代著名的保守派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延顿教授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一文,首次提出了轰动世界的“文明冲突”理论。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未来世界里,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将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而主要来自文化方面产生的巨大差异。其二,来自文明方面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因此要建立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以避免世界战争。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组,并呈现出多种复杂的趋势。其四,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之间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会联合对西方文明提出挑战。

---摘编自 《论亨延顿 《文明的冲突》: 58位中国学者的观点》


根据材料,请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史学家本特利对于不同文明间的互动以及互动过程中各个文明的变型,提出了两个观点:

第一、与历史上曾反复出现的跨地区技术传播和病毒传播相比,文化传播通到的阻力要大得多,因为每一种文化对异质文化都持较强抵制态度,主动推进文化融合的事例在历史上虽然并非没有,但毕竟罕见。

第二、全球运动的总趋势表现为互为因果的三点:人口增长、技术不断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对上述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或另有观点告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 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 国最终脱欧,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请结合世界史知识评析上述观点。(要求:史实正确、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2020-05-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北京时间2020年3月26日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召开,这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次以视频会议形式进行协商,对当前世界应对疫情蔓延、稳定世界经济、加强全球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A.二十国集团已经成为新的世界领袖
B.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已发生质的变化
C.世界各国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D.全球治理需要由新兴国家进行指导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寻求自立、解放和现代化;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体系,制造出“两弹一星”,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第三阶段,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2)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探索政治制度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出现这些尝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第二阶段: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归纳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第三阶段: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
2019-12-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巴达维说:“在全球化的中心,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交融正无一例外地在销蚀掉每个国家的权力。国家权力受到全球和地区机构及其规则的限制……国家权力的被迫缩小令人十分担忧,这对于发展中世界的弱小国家尤其如此。”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对国家主权安全带来空前挑战
B.导致了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C.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D.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共存共荣
2019-09-01更新 | 304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二战后,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请指出该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反全球化运动出现。如何理性看待反全球化运动,请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