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9 道试题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图为朱熹所著《小学集注》《童蒙须知》等读本的页面。这种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读本自元朝起成为蒙学教材,一直延续到近代。这表明朱熹(       )

A.开始以儒家伦常为教育内容B.推进了儒学的普及和通俗化
C.注重“知行合一”开启民智D.顺应了儒学复兴的发展趋势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3 . 汉武帝在尊儒过程中及其以后,其它各学派因失去国立博士官而地位不断下降,但各学派的著作均可收藏、流传,供人学习、研究。并且汉武帝还通过子、资选、征召、公车上书等途径,把法、道、纵横、杂家以至方术之士罗致在左右。这反映出
A.儒学为官方唯一意识形态
B.百家争鸣具有了新的内涵
C.诸子学说出现了融合趋势
D.思想专制的方式比较灵活
4 . 战国早期魏最强,“西河之学”起。战国中期齐最强,“稷下之学”起。这反映出
A.学术与国势互为表里
B.百家争鸣局面已出现
C.学术发展呈现区域化趋势
D.争霸局面促进了文化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2019-05-07更新 | 457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等领域的深刻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粱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材料二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琨《棣怀堂随笔》中说:“昊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字缡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三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土商相混”现象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产生的原因。
2019-06-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表1,对比解读正确的是
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
1处己(修身、励志)537
2勉学、治学329
3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314
4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624
5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526
6从政1117
7治国24
8女诫52
教子原则26

唐宋家训内容的对比研究
A.唐宋时期的家训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
B.宋朝家训的“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的衰落
C.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了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
D.宋朝家训“处己”数量最多是受到理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国古代长期盛行“华夏中心论”。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进而他又提出“文化中心转移”论,认为诸文明“衰旺彼此迭相易”。这
A.体现了朴素的唯心主义史观
B.反映了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C.旨在论证文明中心转移趋势
D.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2019-03-27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县级联考】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八年(625年)下诏规定“老教、孔教,此土之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集古今佛道论衡》),材料反映出
A.儒学依然是社会主流思想
B.道教育取代儒教的趋势
C.社会上出现三教合归儒
D.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开篇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王”即周天子。对孔子这样的书写,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国大多认可周天子统一纪年
B.表达了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
C.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趋势
D.反映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现实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