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9 道试题
1 . 学者吕思勉说:“先秦诸子中……虽亦有其高远的哲学,然其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思想领域一统趋势已经出现B.先秦诸子百家互相交流借鉴
C.社会转型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社会变革对文化的客观要求
2021-03-07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3 . 战国时期,法家在强调法治的基础上,给予了道德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无论是商鞅、管子还是韩非,其基本的治国方略,都可以被称作“刑主德辅”。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与法家具有融合的趋势B.法家思想取得完全胜利
C.德治与法治在实践上的调和D.德治与法治的密不可分
4 . 明代思想家李赞认为“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也”,“势利之心,亦人秉赋之自然矣”,李贽的这—观点
A.否定了孔子的权威地位B.符合明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C.明确反对封建伦理纲常D.批判了程朱理学正统地位
5 .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分别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培育了一批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重视与民休息的帝王,造就了许多体恤民情、敢于为民请命的贤臣良吏,孕育了众多敢于“为生民立命”、挺身为民众说话的思想家。许多统治者不仅宣扬民本论,还将其转化为实际政策。

民本主义理论高度适应了农业化推广、深化的文明趋势:以力农、重农为基调的生民利民主张和平均主义的经济原则,与法家的重农抑商观念相互呼应,推动定居农业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达到农业化时代的极致水平;序上下、齐万民的教民、化民略与法家的刑治主义相互整合,极大地充实了集权体制的人文理性与实用智慧,促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升华为农业文明时代最具制度张力与弹性的集权形态;重视民情民意的保民得民理念与墨家兼爱交利思想、法家富民强兵的耕战取向相互补充,形成了管理、凝聚广土众民相对有效的农业化治理模式,帮助历代王朝蓄积起古代世界极其强大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摘编自刘慧娟《论中国的民本思想》等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壮大,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历史任务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给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洛克、潘恩、杰斐逊、卢梭等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民有、民享、民治”等基本思想。

西方的民主理论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讨论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阐明了人的自由、生命和财产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既不可转让,又不能剥夺;论证了人们通过契约建立国家的目的,主要是保护人们的自然权利,人民是国家的主权者,国家是保护人民自然权利的工具;为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防止专制制度出现,应当实行法治,建立分权制衡机制。

——摘编自吴巨平《略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的重大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在精神实质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源。
6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A.战国时期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和的趋势
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活跃的理论创新
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高度“忠君”
D.法家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民本”思想
2020-10-10更新 | 1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多种唐朝时期流行的佛经题材的变文(讲唱的话本)有目连变文(讲述佛教弟子目连救母出地狱)伍子胥变文、舜子至孝变文、西征记变文(叙说唐朝时事)这些变文语言通俗,故事曲折,和尚在讲唱时、说唱并用。这反映了唐代
A.佛教思想开始本土化B.实现了对边疆有效治理
C.儒释思想融合的趋势D.传统社会结构发生异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西汉时期,儒生往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出现“儒生文吏化”趋势,甚至出现了兼以经术、法律收徒受教者。这些现象
A.体现了儒学注重抽象思维的特点B.表明法家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D.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
9 . 朱熹的伦理道德思想,追求“内圣”与“外王”合一,注重修身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人们艰苦努力,长期不懈,使道德戒条内化为内心的道德自觉。这一思想
A.体现了理学的思辨化趋势B.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C.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D.突出强调封建等级合理性
10 .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中国科举大事记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材料三平遥文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文庙的历代修建扩建,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左右对称。平遥文庙的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掩映相称,内部陈列有大量礼器和祭器,历代对从祀者都有严格的等次排位。其中的“明伦堂”是文庙学宫的主要教学之处,也是施行儒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意。

——据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等整理


(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作答:①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密切关联。请你简述科举制对儒学和儒生的影响。②请你以平遥古城和平遥文庙为例,简述这些建筑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及观念。
2020-10-28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能力提升)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