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
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思想
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材料三(下图漫画)“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的话,你会帮助谁?”对这一问题,网上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网友戏称:“俺会帮孔子吧,因为孔子弱。”“帮老子,老子天下第一的嘛。”“我是路过打酱油的,不关我事。”等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基本主张,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一主张的提出在当时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的基本主张。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说明其原因。

(3)读材料三,“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的话”,你会选择帮助谁呢?谈谈你的理由。

2018-01-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泰安知行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A.庄子B.老子C.孔子D.孟子
2016-11-27更新 | 2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必修三一、二单元练习
6 .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汉字材料二   文学

          (明)文征明书《后赤壁赋》     (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

材料三   孔教齐景公问政于民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之以政,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四   融合下图是一副名为“文化火锅”的漫画。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礼,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许多代表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东西。


回答: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该字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主要代表有哪几个
(2)结合图二《红楼梦》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3)概括材料三中孔子关于“为政”的主张。
(4)谈谈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四所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下面这幅漫画体现了孔子( )
A.要把自己的思想兜售给统治者
B.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C.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D.主张对鬼神要敬而远之
2016-11-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学自诞生后,几经变化,成为国传统文化的正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论语》

(1)根据材料一的漫画信息,概括孔子的思想。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巻四十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材料三
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材料五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4)材料五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
2016-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下图漫画《一团和气图》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D.糅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
2015-11-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三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