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下表。由表格信息可知朱熹与陆九渊的主要区别在于(     
A.对待儒学的态度B.领悟天理的方法
C.经世致用的手段D.社会责任的承担
2 . 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1)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变化
时间
户口制度具体规定
1958年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1984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1990年
“农转非”政策放开,全国出现了大量集中性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

(3)据表格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格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 . 某高一同学在复习时制作了如下简表,该表格的主题应为(     
时间简况
两汉儒学成为正统
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佛、道冲击
隋唐三教并行
两宋理学兴起
元明清程朱理学受官方尊崇

A.中国古代的制度变化与创新B.汉代以来主流思想的演变
C.魏晋至隋唐思想文化新成就D.儒学思想正逐渐走向衰落
2023-02-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下面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部分)表格。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思想家基本观点
A孟子提出五行“相生相胜”理论
B老子主张“兼委”“非攻”“尚贤"
C荀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D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A.AB.BC.CD.D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团组织辩论会,主题是“先秦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序号主张来源
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班也》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3“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论语·为政》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易经》
6“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7苟日新,日日断,又日新”《礼记.大学》
8“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请你作为正方或反方的代表,从表格中提取至少2则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融合关联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 . 由表格内容可知
人物出处言论
孔子《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墨子《墨子》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
商鞅《商君书》“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子《荀子》食者,国之宝也
A.诸子百家言论日益趋同B.粮食安全得到诸子重视
C.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共识
8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材料一   

春秋牛尊(山西诨源出土)     战时期铁制农具复原图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
(齐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古代一种大锄)。

材料二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材料三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时期
内容
春秋及以前战国
治理国家分权治理        
官员产生贵族世袭        
地方管理分封诸侯③设置郡县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
学派观点史实
示例: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2021-09-18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CD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EF

材料二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1)根据表格中的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他们的核心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地认识它?
10 . 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古代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还成为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薄伽丘卢梭康有为陈独秀伏尔泰莎士比亚
梁启超达·芬奇鲁迅孟德斯鸠严复胡适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分别举例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的表格,从“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示例:主题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关键词:薄伽丘、达.芬奇、莎士比亚添加关键词:拉斐尔(或米开朗基罗)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主张。任举两个具体事例,围绕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0-04-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