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竞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

(3)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2017-12-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是针对启蒙运动而兴起的。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赫尔德,从历史的观点而论,浪漫主义起自对过分强调理性和普遍概念的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浪漫主义是多姿多彩的,其共同点就是用丰富的生命哲学来取代理性主义。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启蒙运动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列举如下书目:

书名作者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史实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浪漫主义为人文主义增加的“丰富生命哲学”的内容,并分析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4)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材料四的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部?请说出你的理由。
2021-02-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格拉底创立了独特的问答法,其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诘问的方式使人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二步,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苏格拉底问答法
A.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B.弥补了智者学派理论上的缺陷
C.以否定权威为出发点D.使理性占据希腊社会主导地位
2020-09-28更新 | 614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零模历史试题
4 .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教规B.用理性目光,审视人类社会
C.提倡科学归纳或实验的方法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2020-01-16更新 | 75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0—2011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生成于不同时期,植根于不同土壤,二者既有一些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新文化运动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胡适提出:“文学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国人为一大能事。”鲁迅强调新文学的目的是创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文艺复兴从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呼吁作家面向大众,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无畏的姿态摇动儒学统治的根墓,把文学从旧思想禁锢下的文学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作家蒙田宣告:“盲目虔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科学启发人们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托玛斯·勃朗在《医生的宗教》中抨击宗教权威做了杀害真理的勾当。在批判传统的同时,文学先哲致力于传统的重建。胡适高扬白话文学,称文学史上“稍有生气者皆自民间文学而来”,《七侠五义》《红楼梦》等白话小说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胡适挖掘传统文学中有灵性和生命力的东西,与白话等一起构成新的文学传统。文艺复兴也经历了批判和重建传统的过程,本质也是重建富有活力的文化传统取代禁锢个性的文化,为新的文学发展建构合理的历史基础。文学巨匠把争取自由、独立人格视为己任。鲁迅疾呼,“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陈独秀强调“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呼喊把人从压抑个性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与文艺复兴的特征十分吻合。彼特拉克宣称他只想拥有“属于人的那种光荣”;但丁高呼,“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瓦拉也强调,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自由。

——李靖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


(1)根据材料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发展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文学运动在性质上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并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新运动的历史作用。
2018-01-15更新 | 117次组卷 | 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7世纪初,在人文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下,中世纪的神学冥想被一种积极的现世生活精神所取代。薄伽丘的《十日谈》以世俗的视角颠覆了教会的神圣性;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的巨人父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价值标尺;莎士比亚的戏剧充满了人文主义者的怀疑精神;蒙田更将这种怀疑反省的力量注入近代理性洪流之中;托马斯·莫尔则创建了西方思想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世界,传达了他理性政治、理性国家的构想。

——摘编自郑艳《理性与人道: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彰显》


(1)根据材料,概括人文精神在14—17世纪初文学著作中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人文精神在这一时期其他领域的表现,并说明理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大地以及一切低等生物都归所有人共同拥有,但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的财产。这是一个人专有的权利。他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他自己的财产。只要他改变了任何物品的自然状态并把它带回家,他就已经融入了自己的劳动,加上了自己的东西,从而使它成为了自己的财产。……非经他们本人的同意,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其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没有这一点,他们根本谈不上是有产者。任何官长越权发出的委任状或命令,如同任何私人的委任状或命令一样,是无效的,不起任何作用的。两者差别在于官长拥有为特定目的而设的职权,私人则毫无职权。因为,使人享有行为权力的,不是委任状而是职权,如果违反了法律,那就没有职权可言。

——摘自洛克《政府论》(1689-1690年出版)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世界近代启蒙思想家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思想主张,并说明其影响。
2022-04-08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法律,国家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虽然存在,但不能行动。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让我们为宪章加冕……把国王这一称号分散给有权享受它的人民。

——【美】潘恩《常识》

材料二   19世纪早期的一些思想家疾呼:表面富裕、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中,却有这么一大群贫穷的同胞臣民,他们是用双手创造社会财富的工具,本身毫无过失,却注定要遭受沉重的苦难。一些工人阶级的理论家逐渐认识到不仅要反对现存的工厂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反对资本主义体制,建立更为合理公正的新社会。

——摘编自李宏图《再造社会:19世纪欧洲的社会问题与化解》

材料三   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请用两个词准确概括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并举一例说明西方资产阶级对上述主张的实践。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的理论家反对“资本主义体制”的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马克思构想的“联合体”的特点,并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价值。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强调理性、不重神学思辨的思想体系,并将中国的政体机制(如官僚体系、科举制度)、道德意识和哲学思想,都加以美化。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出版《中国近事》,认为中国有令人赞叹的道德和自然神论的哲学学说。这些启蒙哲士,通过间接地理解中国文化,撷取其需要的部分(理性),其理解虽有误解之处,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仍有重要意义。不久,随着欧洲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态度由称颂变为轻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不乏创造性之反应,先经主观的体会与选择,再益以推理与联想,虽常不免曲解,但有时竟达成真实的领悟。具有理性之官绅主张折衷与调和,使固有知识与新观念融合一致。而同时更有人歆慕西方新知,主动吸收并予传布。1900年之前,先知先觉者对西化辩护之理论,大致有以下四种:西学源出中国说;托古改制论;中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介绍中国文化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启蒙思想家学习中国相比,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之处,谈谈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