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孟子》

材料二   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柏拉图《申辩》

材料三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想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道德焦点的不同并从发展背景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柏拉图和康德在道德问题上的异同之处。
2021-04-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分析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材料三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3 .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意)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的思想家黄宗羲和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启蒙思想家)对于君主和法治有过以下论述: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所以“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

——《明夷待访录·原君》


“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 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二:洛克认为“国王和暴君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这一点上:国王以法律为他的权力的范围,以公众的福利为他的政府的目的,而暴君则使一切都服从于他自己的意志和欲望。”

——《政府论》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黄宗羲和洛克的政治主张。分别说明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1871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联邦制政体。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是一个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城市”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帝国法律高于各邦法律;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帝国皇帝为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兼任联邦议会主席,只对皇帝负责。宪法还规定:每个德国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自年满20岁至28岁前应在常备军中服役7年。
(2)根据材料三,指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2010-12-20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文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生活在明朝晚期。少年时代的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响,“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1583年汤显祖中进士,1591年因抨击朝政,被贬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汤显祖的剧作多作于为官闲暇时间,1598年完成杰作《牡丹亭》后,终因触怒权贵而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西临川。汤显祖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以戏曲成就为最。《牡丹亭》与《紫钗记》歌颂爱情,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与《邯郸记》针砭时弊,为社会风情剧,四剧皆有梦境,合称“临川四梦”。市井百姓、文人学者无不赞其“技出天纵、匪由人造。”“《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

——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年谱》

材料二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的市民家庭,为谋生步入剧坛。作为职业戏剧创作者,莎士比亚戏剧深受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作品影响。他一生与戏剧、剧团、剧场密不可分,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以独特的方式在舞台再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为了使剧本剧情更加贴近16世纪的英格兰市民社会,莎士比亚努力摆脱古典戏剧的束缚,自由剪裁拼合人物,插入各种细节,比如苏格兰的五步舞,下半身套着灯笼裤的德国人。莎士比亚在贵族与平民、古典传统与现代民众等方面找到了新的平衡,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李伟民《中西文化语境里的莎士比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背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   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美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城市繁荣,文化充分发展,从而催生出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rinascere”,意思是再生、复兴。托斯卡纳以其独特面貌与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背景,将文艺复兴从佛罗伦萨扩展到整个意大利。佛罗伦萨在15世纪时达到全盛。西方在中世纪时把上帝和彼世作为思想的中心,文艺复兴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现实世界上。

——摘编自【法】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二   发源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的兴趣从天国拉回到了“尘世”,借“复兴”之名“复活”,即再现在古代希腊自由天地中生存过的人。在中世纪,对自然界进行过多研究基本上是不被允许的。而在人文主义者看来,既然自然界是上帝的作品,那研究自然界同样可以达到赞美上帝的目的。它使学者们从“一个针尖上可以站多少个天使”之类的烦琐争论转向了对自然界的实际探索。这一时期正是近代科学革命风起云涌之时,众多学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摘编自李建珊等《欧洲科技文化史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所具备的条件。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中后期,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大举入侵、东罗马的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著作,纷纷速往两欧避难,部分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学校名叫“希学院”,专门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资本主义萌芽滋生后,人们要求的精神境界变得一致,紧接着许多西欧的学者强烈要求恢复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犹如一阵春风,缓缓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大旗就此随风飘扬。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联邦党人文集》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对美国宪法的内涵作了深度的理论阐述。联邦党人在其中充分地论述了建立联邦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难发现在美国的制宪过程中,《联邦党人文集》中引用最多的恐怕就是孟德斯鸠,正是在对孟德斯鸠的思想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它进行着继承与发展。

——摘编自蒲慧等《读〈联邦党人文集〉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孟德斯鸠理论“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2022-04-1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三校(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4月线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教会弊端进行猛烈攻击,但其创作是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如但丁创作的《神曲》及他写给康·格朗德的信里也用宗教理论诗作辩护;薄伽丘也在《异教神谱》中再次强调了但丁的观点。正是在这种顺服下,文艺创作得以以一种相对自由的形态出现。这说明,这一时期
A.反对封建专制成为社会共识B.宗教改革者极力倡导宗教宽容政策
C.世俗与宗教间达到相互制衡D.人文主义者借助宗教来反封建神学
10 . 任何思想家都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的产儿,作为近代西方分权思想的集大成者的孟德斯鸠也不例外。孟德斯鸠分权思想提出的背景主要是
A.封建专制的强化B.自然科学的进步
C.天主教会的衰落D.资本主义的萌芽
2020-04-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 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