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他们在批判中世纪神学思想时,并没有完全采取纯粹的世俗主义态度。相反,他们创造性地阐发了基督教神学文化传统的某些想想资源,采取了“借神颂人”的理论模式。借助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来颂扬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性尊严。属于“他们”主张的是
A.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B.反对世俗君主专制
C.追求人的价值尊严
D.怀疑神灵人性至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普罗泰格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1)根据材料一至四,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五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3 . 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因其与欧洲 18 世纪启蒙运动有着渊源,二者所表现 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是一致的。

——摘编自《启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文化启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并不是单纯的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 文化的扩延。从消极意义上看,中国文化启蒙缺少启蒙所需要的理性精神资源,可谓“先天不足”; 而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得国家、民族的本位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市民社会的不成熟也无法为启 蒙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又可谓“后天失调”。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中国文化启蒙的特殊性》


材料三       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史,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必须在文化交流的大 背景下进行,而学人们也必然要在汲取西方近代文化的条件下,运用自身的理性反省批判中国传统
文化,以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意志,构建新的认识方法,重新发掘和估定中华文化的 价值,开创新的文化传统。

——《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上的一 致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启蒙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中国的思想启蒙需要借鉴西方哪些宝贵的内容?21 世纪 的中国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文化体系?
2017-12-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5 . 著名学者姚国华先生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指出,今天西方人强大的奥妙,就是两个东西,一个科学,一个法律,都是从希腊哲学演变而来的。这两个东西看起来好像不一样,但在西方语言中是一个东西,都叫Law。他们相信万物背后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在起支配作用。对于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共性”,17、18世纪的西方思想家比较普遍地认为
A.只有靠科学实验来证明
B.只能用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C.只有靠逻辑思维去推理
D.尊重人的欲望,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广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2017-08-04更新 | 2186次组卷 | 4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永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苏格拉底把雅典面临重重危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道德沦丧,其救治方案就是要转变人的灵魂,以道德兴邦,重塑正义。这一“救治方案”( )
A.强调人的价值B.注重理性意义C.主张思想复古D.正视知识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真理与价值》一文中提到:“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抨击教会的禁欲苦行
C.弘扬民主共和的精神
D.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创作成为欧洲的巅峰。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对莎士比亚当时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材料二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现实……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广大普通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俾语,古谚语、滑稽隐语等,通俗易懂。

——均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之处。
10 . 柏拉图的《会饮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人最初是球形的,是两个人的合体,能瞻前顾后,任意向前或向后奔跑。众神之王宙斯不能容忍,把人用霹雳劈成两半,让人以后只能用两条腿直着走路,这样人就没有原来那么强大,敬奉神的人数大增。这个故事(       
A.体现了人的价值与作用B.宣言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C.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D.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
2017-08-2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华安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