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人是万物的灵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只是人民的办事员”都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些口号的提出均
A.明确反对欧洲的君主制度
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
C.否定了天主教的宗教信仰
D.反映了理性至上的时代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
A.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
B.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
C.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
D.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
2018-12-11更新 | 289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对该作品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A.肯定人的价值
B.主张民主政治
C.倡导社会契约
D.反对宗教信仰
2019-01-16更新 | 70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西方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
2019-03-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秋季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这是一种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是人类追求的结果,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邹丹《文艺复兴: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材料二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并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2019-01-30更新 | 4865次组卷 | 1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文艺复兴著名的代表人物但丁通过其作品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美德与知识。”这表明他
A.是摆脱教会精神控制的先行者B.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C.将古典文化复兴到极致的境界D.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孟德斯鸠说:“启迪人民不是无关紧要的事。官吏的成见是从国家的成见产生的。在蒙昧时代,人们就是做了极坏的事也毫不疑惧。在开明之世,即使做了最大的好事也还是要战栗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限制国家权力是摆脱蒙昧的关键
B.启迪民智是形成开明国家的前提
C.理性精神的觉醒是开明国家的本质标志
D.价值判断多元化是开明时代的典型特征
9 . 欧洲启蒙运动促使人们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A.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B.实现了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C.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
D.促使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2017-12-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号称“百家”的众多理论类型,还产生了《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综合百家的理论文本及一批高度抽象的理论成果。这必然导致“立君为天下”理论具备完整的思路和丰富的内涵。立君为天下、天下为公、天下一统、政由君出、君臣合道、无为而治、广开言路、平均天下、孝治天下、法理天下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命题形成相互论证的内在逻辑,道义高于君主成为影响极其广泛的政治理念及政治价值。——引自《中国学术界一个集体性的重大历史事实误判》(张分田《史学月刊》2016.9)

材料二 运行良好的政府必须像哲学体系一样有个一以贯之的系统,这样,财政、治安、和军队才会协调一致地朝着同一目标努力,这个目标就是国家的巩固和国力的强盛。这样的系统只能源自同一个大脑,那就是君主。君主如果愚昧无知,总是无所事事,寻欢作乐,他就无法完成为人民谋福利的神圣使命。君主是国家的第一公仆。……天主教徒、路德教徒、改革教派、犹太人和其他基督教派别生活在这个国家,并和平地生在一起……必须充分了解要尊重民众不去触犯他们的信仰,不管所信奉的是何种宗教

——腓特烈大帝的《政治遗嘱》(1722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立君为天下”理念形成的原因,这一理念对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带来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的“政治遗嘱”体现了哪些治国思想?结合近代世界历史,谈谈你对这些思想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