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的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雕塑,我们的知识,总而言之,不胜枚举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创造的。越是想象,我们就越是不能不赞叹这些成果,不能不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惊异

——摘编自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   但是罗马教廷人士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摘编自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及其突出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及实质。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非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韩非上书韩王,希望改变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以法治国”是韩非思想的核心,他提出了“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主张,这对当时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影响;除了制订法律外,韩非主张以法为教,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使整个社会形成法律风气。韩非之学其最高理想是“君无为,法无不为”,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韩非形成了以进化的历史观为基础的,以建立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奋斗目标的完整思想体系。韩非“以法为本”的主张成为当时主流思想,各国君臣竞相研究《韩子》。在其指引下,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

——摘编自《法治文化〈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

材料二:17-18世纪,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急剧没落;18世纪后期,法国工业革命逐渐展开,进步的资产阶级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这给孟德斯鸠提出了反封建反暴政的思想主题。针对法国政弊,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其在《论法的精神》中系统地阐释了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原则。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属于议会,它代表国家意志,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意志,由君主行使;司法权由人民选出的人员组成的法院行使。孟德斯鸠强调三权不仅要分立更要相互制衡,突出法治原则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其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但其开出的解救社会的药方不过是阶级分权和分工。

——摘编自《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的思想主张,评价韩非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所处的社会背景,请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孟德斯鸠的主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36年,加尔文开始宗教改革。其改革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长老制;长老会议由各教区民主选举组成,归市议会直辖;简化宗教仪式,宣布《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严禁一切浮华享乐行为;改组市议会,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把日内瓦改造成上帝的第一个王国;宣称经商致富,蓄有私产,受命于上帝。他向市政会提交"新教十戒",强迫日内瓦市民宣誓,拒绝宣誓将被驱逐出城,这激起教徒和市民反对。1538年,市政会开除加尔文,日内瓦宗教改革陷于停滞,市民信仰混乱不堪,天主教会重新恢复。1540年,人民力主召回加尔文,改革派重掌政权;加尔文把一致服从强加于全民,除他外任何人不准阐述上帝旨意或注释神圣训谕,把全体教徒放在禁令的铁丝网里;在监视告密的控制下,日内瓦人私生活荡然无存。1555年,归正教会在日内瓦占绝对统治地位。1559年,他的《基督教要义》为归正宗神学的标准和依据。

——摘编自《加尔文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尔文宗教改革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022-01-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6 .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其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具有确定性,包含着特定的含义,为解决历史问题奠定了基础。对下表图示的解读,正确的是
A.人文精神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兴起
B.人文主义思潮出现后,人的价值才被发现
C.人文精神的滥觞,就伴随着人文主义的出现
D.人的价值是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了《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狄德罗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全书出齐。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总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73年,清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馆,以纪昀等人为总编撰官,开始编撰《四库全书》,声称集古今著作,“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次年,又下征书令,要将“有抵触本钥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最终被销毁的书籍多达三千余种,几与四库现书相当。1782年编撰初成后,先期抄写四部,藏于北京、沈阳等地,仅供皇室阅览。随后又抄写三部,分藏于江南,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四库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摘编自《常这华义浓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编撰中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殷代,宗教支配着整个社会生活。春秋时期,社会道德观由宗教道德观转向世俗道德观,道德的功能从克配天命转变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其标志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认为人性相近、人性向善,其伦理思想的世俗转向集中表现为对人性力量即人的内在情感力量的开掘和信心,其道德观出于现实的人的内在情感诉求,显现了人的道德主体地位。仁是孝亲,表现为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流露;仁是“泛爱众”,归结为人的同情心,道德则是基于人的同情心而形成的社会成员的普遍素质。以“仁”为核心的孔子的道德置于人的真实情感之上,适用于每一个人,“推己及人”而获得了内在的规定,“能近取譬”使道德成为普遍的社会调节力量和有效的社会调节机制,以此生成了中华民族的社会道德感,它表征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孔子伦理思想的人文价值》

材料二 在整个前苏格拉底时代,对人自身的研究一直没有成为哲学的主流,人文主义的影响十分有限。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然而智者学派对人的认识还处在感觉和经验的层面上。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家研究人、关注人,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苏格拉底的转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人自身,二是思维方式由直观、猜测的方法转向对话启发式的理性思维。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中,散发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而他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很好的体现了他对人的关怀,是他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浅析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在社会思想转化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道德观转变的原因。简评孔子道德观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两人关注的相同内容。苏格拉底关注内容和孔子比较有什么不同?两者观点体现了什么精神?
2020-03-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要“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并指出该运动发生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主张。据材料列举东西方实践孟德斯鸠思想的法律文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