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材料三 达尔文主义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达尔文主义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材料四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4)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请你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不仅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一家之法”,而且在批判的基础上描绘了一副“天下之法”的“法治”新蓝图。这一新蓝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就是要立“天下之法”以代替君主“一家之法”。这里他提出的一些具体主张反映了工商阶层(潜在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比如主张“工商皆本”等。以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再次,在如何实现上述目的方面,黄宗羲还设计了几项重要的制度性方案:一是提出了“学校议政”,让学校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机关,并享有最高决策权;二是提出“君臣共治分权”,包括置宰相,并提高相权使宰相手握重权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最后,黄宗羲还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点。

——摘编自蔡如堂《西方古典自然法学与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鉴于此,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将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在他看来,立法权属于议会,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一般意志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君主或国王行使。因为行政部门需要行动迅速,所以应由一个人管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由人民阶层中选出的人员组成。孟德斯鸠强调“其中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三种权力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那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温晓《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法治”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核心的共同之处。分析孟德斯鸠思想成功付诸实施和黄宗羲思想影响有限的原因。
2020-10-01更新 | 341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法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分析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时代变化。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了《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狄德罗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全书出齐。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总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73年,清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馆,以纪昀等人为总编撰官,开始编撰《四库全书》,声称集古今著作,“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次年,又下征书令,要将“有抵触本钥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最终被销毁的书籍多达三千余种,几与四库现书相当。1782年编撰初成后,先期抄写四部,藏于北京、沈阳等地,仅供皇室阅览。随后又抄写三部,分藏于江南,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四库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摘编自《常这华义浓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编撰中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著书等学术活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来熹道德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就是轻视功利,把“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他指出,向人们灌输伦理道德思想,不仅要启发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开设学校进行专门教育。他认为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当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如小学的道德教育可以从躬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八手,让学生懂得“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而大学道德教育的重点则放在“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让学生尽快成为国家的栋梁。

——摘编自余仕麟《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卢梭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认为人的德行是教育的结果。在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卢梭主张道德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卢梭看采,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为此,他对经院教育的性质进行了猛融的批判,指出封建专制和教会权成下的教育,是时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此外,卢梭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在理想社会里,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倪愫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等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中华书局编写的《新制中华教科书》较全面贯彻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体现出新的道德教育观念。教科书明确提出“阐发共和及自由平等乏真义”、“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以及“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的编辑方针.以期达到“养成独立、自尊、自由、平等、勤俭、武勇、绵密、活泼之国民”的目的。袁世凯统治时期,教育部规定的“修身科”方针,也把“注重道德之实践,养成国民公共心及自治习惯”放在首要位置上。

——摘编自葛新斌、郭齐家《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道德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卢梭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念的共同点,并说明两者形成的不同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新道德教育观念出现的意义。

6 . 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西欧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西欧近代的思想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以以往的人文、科学、理性的成就为基础的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中对普罗塔格拉观点的发展之处是什么?

(2)举例说明“以往的人文、科学的成就”是如何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的。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据材料指出“他”的思想主张。

2018-01-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2017-2018年12月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7 . 霍布斯与洛克思想之比较。

材料一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

一个最坏的政府也胜过没有政府。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那就不存在裁判者;由君主或他的命令所造成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向公正无私和有权裁判的人提出申诉……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制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需再予以服从……

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1)依据材料,概括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观点。

(2)比较两人观点的异同。

(3)他们的思想对以后的西方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8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根据国情,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改革开放35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总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税赋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这一点许多国家21世纪初还未实现。这个国家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与反击俾斯麦的进攻(这在集权国家是无法想象的)……1888年后五年一次的大选,大大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化。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新闻自由。正是在这种自由的气氛中,不称职的威廉二世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抨击与讥笑。1908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材料四       孙中山在1911年巴黎的演讲中说:“中国……面积实较全欧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而有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内容及其对秦国转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是怎样发展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美国《1787年宪法》又是怎样实践孟德斯鸠理论的?
(3)概括材料三德意志帝国政治民主化的成就。
(4)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孙中山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