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与中世纪禁欲主义宣扬的“憎恨肉体”“独身苦行”相比,宗教改革家们提倡的“鼓励节俭”“反对挥霍”也是一种禁欲主义,但更加“入世”和“理性”。这一观点(     
A.否定了宗教改革的进步性
B.肯定了新教伦理的时代价值
C.模糊了中古与近代的界限
D.阐明了启蒙思想的理论基础
2 . 对于下图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可以作为研究西欧宗教改革的一手史料
②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风貌的旁证材料
③可以作为研究该画作者对当时宗教看法的原始史料
④可以作为研究当时二元政治的直接史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佛罗伦萨的薄伽丘(1313~1375年)和布鲁尼(约1370~1444年)曾先后为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著书立传。但丁在薄伽丘笔下是“老师”与“新人”,在布鲁尼笔下是“公民”与“爱国者”。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     
A.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多样性B.体现人的价值成为社会共识
C.思想解放重心已转向政治D.不同社会阶层价值追求分化
4 . 启蒙运动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 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 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2019-12-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最初主要发生在南方的拉丁语世界,其主要目标是坦坦荡荡地解放个人欲望和享受现实人生。具有一定艺术和文化趣味的城邦贵族,如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等人,他们网罗文人、艺术家为自己书写各种生活故事、装饰宫殿、绘饰教堂等。出现了薄伽丘、达·芬奇等进步知识分子的文学艺术作品,出现了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思想家与科学家。北方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发生在宗教领域,主要是日耳曼语世界,思想家们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一些宗教僧侣成为人文主义者队伍中的重要成员,如马丁路德、加尔文等。

——摘编自刘建军《关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几个重要问题的再思考》

材料二20世纪初,国人重视民族文化的价值,关注民族文化的现实命运,除强调“保存国粹”“研求国学”“陶铸国魂”外,还径直提出“古学复兴”的口号,探求中国文化复兴之路。邓实发表于《国粹学报》上的《古学复兴论》一文,全面总结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学复兴”的必然性与具体途径。刘师培也说:“欧民振兴之基,肇于古学复兴之世;倭人革新之端,启于尊王攘夷之论。此非拘于则古称昔先生之说也,盖国政浩繁,惟睹往轨者斯知往来,辄非鉴于成宽,明其利弊之所在,无由试改革之端。”

——摘编自杨思信《文化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欧洲南方与北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古学复兴”思想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重视文化民族主义的意义。
2022-06-03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仿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苏格拉底之死对他的学生柏拉图有深刻的影响,柏拉图深信民主制下的公民没有能力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对真理的认知,他严厉抨击雅典民主制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为此,柏拉图
A.否定人的价值与作用B.专注于人的伦理道德
C.重视理性设计理想国D.推崇开明的君主制度
2022-05-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法国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在《国家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国家的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众多的家庭为了共同利益和防卫需要而最终结合起来,共同接受一个主权,即国家,该主权应由君主享有。这一思想(     
A.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体现社会契约论的观点D.追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卢梭认为,任何一个人对他的同胞都不拥有天然的权威,既然任何强力都不可能产生权利,于是人与人之间只有用约定来做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卢梭旨在
A.以社会契约否定专制王权B.传播科学理性的思想观念
C.宣扬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D.强调主权在民的价值理念
2022-05-1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启蒙运动并非一场简单的、思想统一的运动。历经整个18世纪,运动的侧重点不断发生变化;伏尔泰、狄德罗、休谟和卢梭等启蒙哲人的思想,共识与分歧并存;各国启蒙运动的政治和宗教宣言也不尽相同。该学者意在强调启蒙运动
A.难于实现思想统一B.缺乏共同发展目标
C.彰显了个体的价值D.在思想碰撞中发展
10 . 跨越时空的启蒙思想

社会契约理论,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


问题:
(1)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宣扬社会契约论的目的是什么?简述霍布斯、洛克、卢梭社会契约理论的主要观点。
(2)以下是历史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关于“法国启蒙运动”主题研究的部分参考资料。可以作为本主题研究的原始史料是  (填写编号),选取下列参考资料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编号             
A《社会契约论》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B《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出版
C《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D《独立宣言》杰斐逊等原件拓印版
E《法国革命史》马迪厄商务印书馆出版

2019-10-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2017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