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这一阐述强调了(     
A.自由平等B.议会至上C.民主共和D.天赋人权
2022-07-09更新 | 31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英国在14-15世纪曾多次发布限奢法令,规定只有“王室成员、高阶神职人员、伯爵、男爵、骑士和上流社会的女士才可穿戴毛皮、贵重丝绸衣物”,但是收效甚微。很多富裕的中层阶级,甚至平民都违反禁令,穿戴贵重衣物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文艺复兴解放思想B.社会经济复苏繁荣
C.宗教束缚逐渐减轻D.世俗审美重大变化
2022-07-07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平等、自由等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在其小说《爱弥儿》中却认为女人“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众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看到被孩子们围着……为丈夫谋得幸福,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这样的情景更感人、更让人尊敬呢?”这表明
A.卢梭的思想矛盾缺乏革命性B.当时妇女政治地位相对较高
C.家庭和社会都需要女性付出D.女性社会政治作用或被忽视
2022-06-18更新 | 22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新世纪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格拉底主张“凡属希腊国民应注意健身之道,以应付国家需要,以保民卫国为天职。”亚里士多德不仅亲身参加体育实践,而且在《国家论》中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可以先于智育。他们共同出发点是
A.提升公民身体素质B.革除直接民主的弊端
C.增强城邦公民素养D.保障体育竞技的胜利
2022-06-02更新 | 30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8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精神是哲学乃至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向度,这种人文向度肇始于古希腊早期哲学。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们把自己对于宇宙人世的关怀称为“哲学”,用毕生的生命智慧孜孜以求的探寻着世界之真、德性之善、生命之美。他们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外部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现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向度的追求,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对以后几千年西方哲学的发展,特别是今天的哲学危机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古希腊早期哲学创造的成就的确使他们获得了人类文明史上永恒的崇高。

——韩秋红《古希腊早期哲学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古希腊城邦文明既属于古代世界,但又属于现代世界。说它属于古代世界,因为它是继古老的东方文明之后,后来居上,在公元前 1000年放射出了熠熠的历史光辉,希腊文明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与顶峰;说它属于现代世界,因为由它所奠立起来并被学界所称为的“希腊精神”,已经超越了时空,在西方乃至世界被发扬光大,成为烛照后世与难以泯灭的历史遗产。

——张广智《略说古希腊的城邦文明》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所倡导的民主原则和宽泛的自由精神是后来欧洲民主和自由的基础和滥觞。由于有了民主,西方资本主义才“有一定的恢复力及政治体制承受危机、冲突和混乱的巨大能力”。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西方民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古希腊城邦文明既属于古代世界,但又属于现代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一定意义上,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理性霸权,是占支配地位的群体对其他群体(包括男性对女性)的霸权,故女权主义在继承理性遗产的同时也批判启蒙运动,女权主义与启蒙理性存在复杂的关系一挣脱与羁绊共存,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A.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
C.存在严重的阶级局限性
D.成为西方建立霸权的工具
7 . 14、15世纪,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教堂只是众多公共建筑的一种,地位不显赫,规模也不大,一般只有一个大厅,追求赏心悦目,具有世俗生活的情趣。这反映了
A.市民价值取向占主导B.宗教失去了神圣地位
C.威尼斯经济实力衰落D.宗教屈从于王权统治
2022-05-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检测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柏拉图认为,教育实际上就是城邦公共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城邦的公共政治生活培养有知识、有道德的公民,而道德教育就是对于公民意识的培养,以便使城邦的政治生活实现良序。据此可知,柏拉图
A.强调教育对美德培养的重要性B.其思想具有浓厚的民主意识
C.利用教育谴责道德沦丧的时弊D.认为教育应服务于城邦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世纪,德意志许多宗教人士都强调教会信徒识字的重要性,通俗版《圣经》也迅速普及。到19世纪,德意志地区民众的识字率比很多天主教国家要高。这反映了16—19世纪德意志地区
A.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B.新教伦理的影响逐步扩大
C.科学技术逐步领先世界D.已经具备国家统一的条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学教育一派在明清两朝,即使出现官方扶持的情况,也不能占据主要位置。占统治地位的仍是理学与心学。不过,实学由于其主流反对理学、心学的空疏虚浮,倡导功利主义思想,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民主进步思想的形成,因而无疑体现了儒学的一个方向,客观上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实学教育家的思想不过是有感于理学、心学于经济于政事无补、光培养虚妄空疏的人才的情况,而期冀以恢复先儒传统,重新振作儒学经世致用一端罢了。

——摘编自林李楠《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变革》

材料二   在这个文化转型的漫长过程中,1516世纪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分水岭,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化变革活动象征着一个新生命的萌动。但是旧的文化尚未死去,新的文化也未壮大,双方仍然相互撕咬着纠缠在一起。到了17世纪,宽容精神、国家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勃兴已经基本上决定了这场旷日持久战斗的胜负,但是西方近代文化的最终凯旋曲一直要到18世纪才被启蒙运动奏响。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实学思想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5~17世纪中国实学思想和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