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唐宋文化转型”,本质而言,是唐宋文人对其继承的南北朝文化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租”“散”特征的批判,(韩愈等人)认识到唐以前以及唐代文化发展的缺点:或者依靠家族,或者依靠国家,都不能保障文化顺利发展。于是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材料二14-17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的急剧变革,西方文化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文化近代化转型。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宗教改革则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完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近代化改造。

——摘编自马敏、邢来顺《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历史学理论,解释“唐宋文化转型”的内涵并分析“唐宋文化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转型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本质区别并说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复兴在新时代民族复兴中地位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的核心就是:“上帝所能接受的唯一的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其在尘世所处的位置所赋予他的义务,这就是他的天职。”这样的观念是基于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C.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D.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
2022-03-05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昆一中学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专项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法律要保障人的平等B.人民主权不可让渡
C.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D.天赋人权不可剥夺
2022-02-21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528年,卡斯底格朗写作的《宫廷人物》出版。书中描绘了一位完美的朝臣,他风度优雅,体魄强健,长于打猎、游泳、网球、舞蹈等各种运动;他实干,具有理智、克制、勇敢、正直、宽容大度等品质并信仰宗教。该书一出版便迅速传遍整个欧洲。这表明当时
A.宫廷教育模式受到大众欢迎B.宗教改革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C.教育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束缚D.人文主义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2022-01-12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1月摸底(一模)诊断文综历史试题
5 . 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 利息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一位米开朗琪罗"把金钱美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文艺复兴
A.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2021-12-29更新 | 1168次组卷 | 4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对比下列两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薄伽丘于14世纪创作的《十日谈》,以意大利文写成。“当时定下这条法律,女人并不曾同意过,而且也并没征求过我们女人的同意。”莎士比亚于17世纪创作的《哈姆雷特》,以英文写成。“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①两位作家都用他们的民族语言创作               ②文艺复兴在欧洲得到了拓展
③作品都反对君主专制                                   ④作品都主张主权在民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对现实封建专制的批判,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使卢梭一直在苦心思索,“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据此,卢梭提出
A.社会契约论B.自然权利说C.权力制衡说D.人民主权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塞罗认为人类由自然法联结成一个共同体,所有人就都应当是平等的,都是整个宇宙共同体的.成员,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平等的,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唤起了人们长达数世纪的理性自觉,以人为中心,反对等级特权和禁欲主义的主张冲破了封建专制主义和神学的统治,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促进了个性的解放。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还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提出顺应人的天性、注重榜样示范和受教育者的自觉性与兴趣等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17、18 世纪是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17、 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其次,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人民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权利不受侵犯;再次,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最后,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

——摘编自张博颖、陈菊《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亡国之根: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

——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公民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021-10-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德正是在启蒙运动的成就和弊病都充分地体现于法国大革命之中的时候开始他对启蒙的反思的,他不足像法国启蒙思想家那样试图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角色,用知识把人民从愚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而是倡导“自己思维”,使人民通过“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智”来自己从“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来,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思维”的原则杜绝了把一己之见强加给他人、强加给社会的可能性。如果说法国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自由更多的是发表意见和采取行动的自由的话,康德所倡导的自由首先是思维的自由。

——摘编自李秋零《康德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德反思启蒙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德反思启蒙运动的意义。
2021-09-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意大利思想家弗吉里奥(1349~1420年)在其著作《论绅士的风度与自由研究》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即博雅教育,它包括德育、体育、智育和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强调体育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体育就是要对身体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服从理性。弗吉里奥的教育观
A.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B.受到理性主义的深刻影响
C.完全摆脱了神学教育的束缚D.成为全面教育思想的源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