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     
A.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形成
C.强化了欧洲国家的主权D.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
2023-02-09更新 | 891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

国家宣布废除奴隶贸易法律生效时间宣布废除奴隶制法律生效时间
英国18071808.1.118331834.8.1
法国1792181818481859
美国18081865
葡萄牙183618581878
西班牙18201878

——摘编自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概括材料中的信息,联系世界近代历史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加以说明。(要求:提出不少于两条信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 天主教会面对14世纪中期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无能为力,大量“神的仆人”和俗人一样死亡,人们开始采用世俗方法研究抵制疫病的措施,这唤起了劫后余生者“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这一历史现象(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B.直接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成为欧洲历史转折的契机
4 . 西方人文精神得以发展,以下关于人文思想的观点依次是
①认识你自己      ②人民主权  
③因信称义        ④主张以“人的学问”取代“神”的学问
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①④③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有多元、复合的特征,故人文关怀必须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途径来实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实现“礼之用,和为贵”,构建一种全面的和谐关系体现对人的整体关怀,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以“仁爱”为出发点与核心,将“孝”定为伦理的起点,以“中庸”为方式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培养“浩然正气”,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高尚道德情操。传统文化还尊重人的自主性,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相辅相成中实现精神自由与灵魂安顿,以“仁民而爱物”之心,实现“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博爱情怀。

——摘编自杜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关怀思想研究》

材料二   对个人命运、价值和尊严的关注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种最基本的信念。西方人文主义者力图以科学和理性来反对中世纪独断主义的封建神学,以解放神学统治下的人和自然。他们从反对神学对人的统治出发,追求现实的人生幸福,要求恢复人的各种权利,他们把神权与人权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推翻封建神权的统治,才能彻底解放人自己。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注重个人的奋斗和个人的权利,私人的权利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彼得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人文主义强调以人的欲望、要求作为出发点,对自然采取征服、掠夺的方式,强调“天人相争”的观念。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与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文关怀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共同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世纪的神学家认为大学是教会的一部分,是信奉上帝的场所;19世纪初,黑格尔提出大学的实体在它自身之外,自由是构成产生大学经纬线的一条。这一变化表明
A.人的理性精神得到彰显B.精神导师推动大学发展
C.人从神灵的控制下觉醒D.工业革命促进思想解放
7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具有相同的时代属性,恩格斯认为它们在意大利被称为文艺复兴,而在德意志称为宗教改革。这里“相同的时代属性”主要是指
①四分五裂的政治状况   ②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和社会富足
③统治权力相对集中   ④人文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达.芬奇在他的画作中强调工学,将数学与经验主义相统一,并将绘画看作是一门科学,在绘画时极其注意光学与力学的研究。这表明他
A.追求现实的生活享受B.乐于探索宇宙空间的规律性
C.反对天主教神学权威D.用朴素的人文理性看待世界
2022-03-21更新 | 20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德说:“一切不正当的东西,都是普遍法则意义下的自由的一种障碍,但是,强制就是自由所遭遇的一种障碍或者阻抗。因此,如果自由的某种应用本身就是普遍法则意义下的自由.的一个障碍以及是不正当的,那么,与这种障碍相对立的强制,作为自由障碍的隊碍,就与普遍法则意义下的自由相一致,亦即是正当的。”据此可知,康德认为
A.自由是不正当的行为B.普遍法则是立法原则
C.理性自由是有界限的D.理生与秩序难以协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唐宋文化转型”,本质而言,是唐宋文人对其继承的南北朝文化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租”“散”特征的批判,(韩愈等人)认识到唐以前以及唐代文化发展的缺点:或者依靠家族,或者依靠国家,都不能保障文化顺利发展。于是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材料二14-17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的急剧变革,西方文化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文化近代化转型。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宗教改革则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完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近代化改造。

——摘编自马敏、邢来顺《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历史学理论,解释“唐宋文化转型”的内涵并分析“唐宋文化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转型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本质区别并说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复兴在新时代民族复兴中地位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