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1 . 16世纪初,欧洲的一位改革家说:“凡鼓吹说,购买灵魂免受炼狱之苦或购买忏悔特免权者便无悔过之必要,均不符合基督之教谕。”这位改革家是
A.莎士比亚B.马丁•路德C.伏尔泰D.卢梭
2 . “他们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他们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关注社会,希望用理性的光辉映照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他们发动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2021-01-1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美学家蒋勋在评价西方某一时期文化运动时写道:“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这场文化运动
A.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B.提出了理性主义
C.推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D.抨击了封建神学
2021-01-1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
A.薄伽丘B.但丁C.莎士比亚D.彼特拉克
5 . 他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该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2021-03-17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6 . 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薄伽丘D.彼得拉克
2021-03-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7 . 启蒙运动中有位思想家提出“行政权力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或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 只有服从。”在此,这一思想家强调的是
A.君主立宪B.天赋人权C.主权在民D.三权分立
2021-02-05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8 . 人文精神是“内在于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超越现有一切束缚的精神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希腊与外部世界以及雅典与希腊其他城邦之间的交往增多,人们的视野不再局限,见识更加广博。人们开始怀疑长期被认为是正确的观念是否是相对的。宗教、道德、政治、哲学、科学和艺术的传统观念受到批判。所有这一切最终促成一个伟大命题的产生:“人是万物的尺度。”

——摘编自罗岩松《浅谈古希腊智者学派之兴起》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其实质就是复兴古希腊对人性的尊重与发现。文艺复兴打开了西方理性和科技的闸门,人类在“知识就是力量”的自信中昂首阔步。这一原本用来反宗教神学的锐利武器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发展到了顶峰。

——摘编自秦鹏举《西方人文精神变奏的四重唱》

材料三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古希腊智者学派兴起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伟大命题的提出者是谁?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实质,并分析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影响。
(3)据材料三,卢梭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怎样的构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指导思想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16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素瓦一世同教皇签订《波伦亚条约》,规定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弗朗索瓦一世下令全国各省均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A.推动法国建立等级君主制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C.进一步强化封君封臣制度D.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国家思想之变迁对比

中世纪近代
国家由教派之统一为最要。凡异教、无教之徒,不许有政权,且虐待之……教主之位,在国王之上;教士之位,在平民之上,常享特权,免常务。宗教无特权。国家有保护“信教自由”之责任,无论何种教令,不得禁止凌害之……法律下,一切阶级皆平等,教士不能有特优之权。宪制下统治者能以权力临教会。
因封建制度之故,国权破碎分离,自神而王,自王而侯、伯,自侯、伯而士,自士而市府,逐渐推移,法律之组织极散漫。国家者,自国民而成者也,但中央统制之权仍存于国家。国民基础,其范围日趋广大。法律亦以国家统一之精神,施平等于全体。
代议选举之权,由身份而异,贵族及教士占非常之势力,法律亦因阶级为区别。选举之权,达于人民全体……法律通全国而为一。

——摘编自德国学者伯伦知理《国家学》


从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