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0 道试题
1 . 在《圣典辩论》一画中,拉斐尔巧妙借用半圆形拱顶的建筑布局,结合同时代宇宙论知识与浑天仪结构,精心构图,经营位置,巧妙地将神学理念与宇宙论合二为一。材料体现了拉斐尔
A.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B.积极宣传科学革命
C.将科技融入艺术创新D.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角度追求。这表明古希腊
A.创造了辉煌的文化B.哲学发展有永恒性
C.具深厚的人文意蕴D.自然哲学不断发展
2022-04-12更新 | 1255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主要探讨自然的奥秘。一个世纪之后,哲学中出现了以研究人类社会为主的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这一变化反映了
A.哲学发展受到科学影响B.理性思维引领哲学进步
C.希腊人文精神逐渐觉醒D.民主制度保证人人平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时期的世界史记载的地理范围大体包括以希腊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多瑙河流域、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致就是当时的希腊已知世界的历史。古代罗马的世界史则以罗马为中心,涉及地中海周边。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因此,中古欧洲的所谓世界历史,实际上是起自上帝创世,以希伯来为序幕,以欧洲为主体的基督教世界历史。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著《风教道义》,不仅突破了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了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试图勾画出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从纵向来说,伏尔泰废洪水创世之说,他认为史学应当从最远古的中国讲起。从横向来说,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他嘲讽西方的传统史学,说“历史号称世界史”,而实际是“在我们西方造作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古代世界史与伏尔泰所著世界史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世界史思想出现的背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们行动坚决、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独立和自由的人,要在理性的引导下,要用理性来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追求和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正因为有了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哲学理论,才能使得启蒙运动贯穿数百年,席卷整个欧洲。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摘编自徐辉《浅析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

材料二   英、美、法政体是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在理论上实践了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性王国”,只是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才表现出不同的制度实现形式。英、美、法三国普遍形成了相互竞争但又争而不破的两党或多党制,它们认为对不同权力机构的掌控和彼此制衡才是民主制度能够实现权力制衡的关键所在。德、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在政体上却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了世界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康晓《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其文化成因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启蒙运动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德日与英美法近代政体存在差异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世纪中期,意大利教育家盖利诺主张实施通才教育,要求德育既要继承古代的“坚强、勇敢、节制、公正”,又要弘扬“民族、爱国、勤劳、民主、自由”等精神,突出智育,重视实际示范,重视体育。盖利诺的教育主张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反映了启蒙运动的思想理念
C.表明近代民族国家观已形成D.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D.批判神学思想
2022-04-08更新 | 540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准确的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莎士比亚在①写下《哈姆雷特》
B.马丁路德在②提出“信仰即可得救”
C.彼特拉克在③发表《歌集》
D.卢梭在④宣传社会契约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从14世纪到16世纪末期,整个欧洲的文化活动家们都确信他们正经历着“新世纪”,正在实现一种“蜕变”。但当时人们用了一些本来应被扬弃的宗教术语,如“黑暗”和“光明”,“梦”和“醒”,“盲”和“视”,“再生”等,借用《圣经》的词汇来描述这种“感觉”。而他们所能明确说出的缘由,就是古典文化时代的各种文化复活了。这说明文艺复兴(     
A.影响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B.否认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C.为启蒙运动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D.尚未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
10 . 对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最主要的观点是
A.否定信仰上帝B.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C.倡导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D.挑战教会权威
2022-03-21更新 | 597次组卷 | 114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