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均将美等同为和谐,而和谐的内部结构即为对称、均衡和秩序。16世纪中期、意大利的造园活动兴盛,而园林作为建筑构图的延续,其布局自然而然地被几何等数学关系所影响,体现出构图的明确、比例的协调和形式的匀称。这体现出(     
A.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广泛影响
2022-11-30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A.追求经济利益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
C.重视现实世界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
2022-11-27更新 | 4832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地方语言的发展为特征,法国的七星诗社、西班牙人塞万提斯、荷兰人冯德尔、意大利人塔索、英国人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表现尤为突出,而在中欧、东欧等地区成果则相当有限。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需求B.统治者的关注度
C.教育水平的差异D.经济发展的差异
2022-11-15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伏尔泰强调人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而不是社会生活上的平等。他说:“在我们多灾多难的世界上,社会生活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由此可见,伏尔泰(     
A.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抨击B.天赋人权的空想性
C.对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D.对理性主义的质疑
5 . 18世纪中期,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都参照中国模式批判西欧的宗教狂热与政治制度,使“中国成了打击无耻及法国政治错误的战争机器”。由此可知(     
A.东西方传统文化激烈对抗B.启蒙思想与儒学的性质趋同
C.中国文化助推了启蒙运动D.文化交流导致西欧统治危机
2022-11-15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丁 ·路德把冷峻威严、神秘莫测的上帝转化成慈祥公义、随时临在的上帝,从而弥补了上 帝与信徒间的无形鸿沟。这一做法(     
A.否定了罗马教会的主导地位B.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全面复苏
C.构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基础D.承认了因行称义的价值诉求
7 . 11世纪末,来自欧洲的十字军闯入了原本属于希腊人和穆斯林的世界,这场宗教性军事行动前后持续近200年。东征过程中,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典文献、阿拉伯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印刷术等传入欧洲。材料表明十字军东征(     
A.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出现B.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欧经济中心
C.使得东方与西方文化开始交流D.有利于西欧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8 . 毕达哥拉斯的生活方式完全像一位圣哲:素食、自律、简朴。他认为生活中有些人为的是名,有些人为的是钱,只有少数人作了最好的选择,他们把自己的时间用来思考自然,做“爱智慧”的人。这反映了毕达哥拉斯(     
A.将道德和欲望对立B.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C.反对追求物质生活D.积极践行人文主义主张
9 . 在中世纪圣经学者哲罗姆写作的《名人传》中,前三位人物依次是使徒彼得、主教雅各、使徒马太。在1338年彼特拉克所作的《名人传》中,人物列传顺序则按照古罗马国王的世系撰写。这一变化体现出(     
A.宗教信仰的衰落B.世俗价值观念的发展
C.封建王权的建立D.罗马政治制度的复兴
2022-07-09更新 | 331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18世纪,欧洲的精神继续从17世纪的形而上学和理性下降到形而下的尘世,成为偶然和杂乱的感觉经验。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也高举“理性”旗帜。笛卡尔和斯宾诺莎都声称要服从理性的节制,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他们是沉思的学者。启蒙思想家猛烈地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而他们本人则随时准备进巴士底狱。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他们不再像17世纪那样用理性去证明和限制宗教,而是像人文主义者那样断言宗教是荒谬和欺骗。

——摘编自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材料二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他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主张开明君主制。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摘编自雅瑟《伏尔泰:法兰西思想之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启蒙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