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西欧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认为来世的得救高于现世生活,但他们也歌颂人性的尊严;12世纪的抒情诗欢呼四季之美,赞美爱情的欢乐;13世纪的雕刻家更注意对人类如实描绘,人物雕像变得更合乎自然比例,面部的表情也更加如实。这反映出人文主义在西欧
A.已深入到各阶层B.源于宗教信仰
C.促进了思想解放D.历史较为久远
2 .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先驱是
A.马丁·路德·金B.马丁·路德C.加尔文D.圣马丁
2021-08-09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3 . 伏尔泰高度评价路易十四、伊丽莎白等强权人物是“愿意为善的专制国王”;同时也发现,不仅王权,其他任何权威也都“暗中伤人”,从而得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的结论。基于此,伏尔泰(     
A.反对君主制度B.提出了分权思想
C.抨击封建特权D.倡导君主立宪制
5 . 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
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C.以“人性”反对“神性”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2020-08-11更新 | 168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雕塑,我们的知识,总而言之,不胜枚举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创造的。越是想象,我们就越是不能不赞叹这些成果,不能不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惊异

——摘编自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   但是罗马教廷人士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摘编自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及其突出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及实质。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
7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
D.美德即知识
8 .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
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B.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C.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9 . 某学生在学习欧洲人文主义发展历史时,总结出“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等关键信息。据此可知,该学生学习的历史主题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B.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C.批判质疑,理性思考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2019-12-02更新 | 239次组卷 | 36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