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寓言《熊与隐士》:隐士和熊是好朋友。一天,熊正守护在林间睡着的隐士,为他驱赶蚊蝇。这时,一只苍蝇来叮隐士的额头,无论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怒了,举起一块石头狠砸苍蝇,苍蝇被砸死了,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两半。能用来说明该寓言道理的是
A.认识你自己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D.挚友如异体同心
2 . 英国在宗教改革中改用英语为正式语言,代替教会历来使用的拉丁文,1611年出版了钦定版英语《圣经》,在教会内使用。荷兰于1637年规定用荷兰语的“国定版”《圣经》,在荷兰共和国内推进语言标准化以及荷兰语的普遍应用。英、荷两国的做法
A.促进了新教观念的传播B.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C.增强了居民的宗教意识D.瓦解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2020-09-23更新 | 409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绥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彼特拉克曾说:(意大利市民)“强烈地渴求物质财富、世俗权力、人性之爱、家庭生活,正是他们把意大利打造成了基督教欧洲的最富裕、最文明的地方”。这表明文艺复兴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粉碎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C.带来个人主义泛滥D.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 . 当拿破仑问拉普拉斯,为什么在他的关于天体力学的文本中没有提及上帝时,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回答道:“陛下,我不需要那个假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理性主义使科学不再屈从于宗教B.人文主义者对宗教抱和解的态度
C.科学家们已经不相信上帝的存在D.宗教改革运动在当时并没有成功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文明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皇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3)依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8 . 如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2020-09-20更新 | 591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近代西方世界,“16世纪被称为是文艺创新的世纪,18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后者与前者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推动了西方的社会转型B.构建了资本主义政治方案
C.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D.批判了基督教会的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 作者认为宗教改革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B.没有摧毁天主教会的权威
C.强化了对世俗生活的干预D.阻碍人文主义向纵深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