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许多他们正在试图证明或正在热切期望的东西。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可以说,在当时的法国出现了“中国热”。那么,何以中国文化会在启蒙时代饱受法国人的青睐?这显然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产生了某种不期然的契合。

材料二   中国的20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中国舆论界刮起强劲的“法国风”。190612月,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湖南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小法兰西”的雅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有哪些契合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中国刮起强劲“法国风”的原因。
2 . 《论法的精神》中说:“国家的形式取决于领土的大小,不大的国家应该是共和政体,中等国家应该是君主政体,幅圆广阔的国家应该是专制政体。”作者的用意是
A.说明国家政体具有多样性B.主张国家政体模式趋向统一
C.阐明三权分立学说的内涵D.提倡政体相互借鉴和不断创新
3 . 下面两张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据此可以推知

A.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
B.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
D.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A.权力制衡
B.君主立宪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2016-11-27更新 | 330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朝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