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经历了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2-06-30更新 | 13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初,教皇被因阿维农,意大利全境解除了教皇的控制,形成米兰、成尼斯、西西教皇国、佛罗伦萨五种政治势力并存的局面。城市商业活动在十字军运动刺激下日益繁荣昌盛;经济的发展又激励了文化的发展。当时意大利人可以说是欧洲最有文化和教养的民族。同时,政治上的严重分裂和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给大量有才干的人提供了舞台。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编织的,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被意大利人首先摆脱

——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人文主义者对经院哲学中的教义神学毫不关心,认为经院神学枯燥无味的繁苹分新和抽象思排,无助于改良教会道德状况和培养人的品德,并将《圣经》与古希腊罗马典籍等而视之,对其内部的救赎信息也不抱以太多的关注。路德则认为经院神学固然在理智上取得了후越功绩,但很可能遮蔽了基督信仰的本质,使信仰逻辑化,无助于宗教实践;重要的是要回到《圣经》中,认为《圣经》乃上帝之道启示的场所,超越了一切人类的文献和文化

——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

材料三 人文主义重视人本性的再现,他们排斥上帝,削弱了上帝的作用,他们和启蒙思想家们坚定着同样的信念:如果每个人的能量得到解放,他们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新教徒们坚持禁欲主义,他们认为劳作是人生的目的,是上帝的圣训;他们鼓励财富的合法获取和积累,禁止享乐主义的奢侈消费。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人首先摆脱了“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者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3 . 卢梭主张个人应服从全体成员的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因此个人服从公意就是“服从自己本人,仍像往常一样自由”。并且理应赋予国家权力“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用来维系公意的履行。卢梭这一思想
A.反映了天赋人权的基本理念B.论述了社会契约的合理性
C.充分保障了人民的自由平等D.注重民众人权意识的培养
4 . 智者学派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道德标准,对此柏拉图评价智者学派是全部希腊文化精华的敌人,肆无忌惮地“做了错事硬装好人”。柏拉图的评价
A.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B.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治学理念
C.未全面认识智者学派的作用D.意在揭露雅典复杂的社会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全部教育共有;不论是战时还是平时,各种事情男的女的一样干;他们的王必须是那些文武双全的最优秀人物。柏拉图的这一认识
A.增强了公民参政议政意识B.抵制了道德沦丧之风
C.凸显出理性和正义的精神D.强调公共意志的重要
2022-01-3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并坚持主张由国家学握宗教领导权。马丁・路德的这些思想
A.强调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性B.目的是破除人们对上帝的迷信
C.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D.表明了基督教蕴含着反抗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的那种在枯燥的基督教教义上盛行的禁欲主义、藐视财富和甘于清贫的观念受到挑战。而对拥有财富的褒扬不绝于耳,倾向拥抱文明开化、现世享乐的乐观主义生活情趣。这说明文艺复兴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刺激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D.提出了推翻封建专制的愿望
8 . 卢梭认为,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在他看来,在英国的议会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由此可知,卢梭主张
A.直接民主B.代议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
9 . 拉斐尔名画《花园中的圣母》,以圣母侧身而坐,望着嬉戏的孩子为主要画面,线条柔和,形象优美。另一幅《西斯廷圣母》以圣母怀抱天使降临人间为主题,表现了民众希望圣母下凡保护自己幸福生活的愿望。拉斐尔的圣母画
A.以世俗描写方法处理宗教题材
B.光影处理技术臻于完美
C.构图和空间透视方面匠心独具
D.享乐主义成分有所增长
10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专制自由的观点截然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021-04-01更新 | 341次组卷 | 7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