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2次组卷 | 33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

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圣徒、殉教者。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

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

英雄分类代表人物
神灵、先知英雄奥丁(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首)
诗人英雄但丁、莎士比亚
教士英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16世纪苏格兰宗教改革领袖)
文人英雄(产生于印刷普及之后)卢梭塞缪尔·约翰逊(18世纪英国文豪)
罗伯特·彭斯(18世纪苏格兰著名诗人)
帝王英雄(产生于政治革命之后,非世袭君王)克伦威尔拿破仑


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先秦中国思想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周易大传》为代表的“天人协调说”,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对于自然既应有所因任,又应有所改造,人既应遵循自然规律,又应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但只有国君圣人、大人才有这种裁成辅相的功能。汉、宋以降,《周易大传》的天人协调思想融入“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发挥。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主要用主客二分式来处理,以人为主体来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从而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服务。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虽有天人和谐说,但希腊哲人更擅长于将“大自然作为外在于人类的,独立的认识对象”,形成较为发达的自然哲学,这种人与自然分离的精神到了近代有了更大的张扬,更多的思想家致力于讨论如知何去征服和战胜自然,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培根,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康德哲学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并且突出地提出了“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这一思想;黑格尔以“绝对唯心主义”的荒诞形式,把绝对理性不但视为全部自然界的主人,甚至把自然界看成是“精神”的“外化”的结果,这样,“理性”或“精神”就成了自然界的“创世主”。

——摘编自韩俊李尚明《从“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看人与自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在文明起源阶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的主要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上张扬古希腊文化的原因及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文明史观解读中西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异同,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4 . 对下面时间轴呈现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③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④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
⑤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③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宗教改革后产生了很多新教派别,它们都不承认罗马教廷,但是基督教仍然存在,对上帝的信仰仍然存在,不同的是自由思考已经形成。这主要是指
A.新教完全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B.人的价值和作用开始得到承认
C.允许信徒对《圣经》有不同解读D.信仰自由得到新教教派的尊重
2020-05-23更新 | 39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具有智慧之德的人担任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具有勇敢之德的人担当卫国者;具有节制之德的人从事生产。智慧是最高的德性,节制是最低的德性,勇敢居中。这三种人各具其德、各守其责,国家就具备了正义的德性。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公民有修身、修政的道德责任。

欧洲中世纪,“君权神授”的国王享有世俗权利,臣民对国王是依附和从属关系。基督教神学的奠基者圣·奥古斯丁在四主德的基础上,提出爱上帝是一切美德之源。基督教还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爱一切人”,并通过一系列戒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忏悔、祈祷、诵经等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18世纪,孟德斯鸠提出:品德“不是道德上的品德,也不是基督教上的品德,而是政治上的品德”,这种政治品德就是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这种爱是民主国家特有的,只有民主国家,政府才由每个公民负责。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道德学的唯一目标是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促进公民的自由、平等与幸福。他强调人的本性是自由活动,坚信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结合所学,解读“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5-14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5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牡丹亭》里,皇帝的作用很有意思。经他用“照胆镜”鉴定,杜丽娘就被认定是人,而不是像她父亲所坚持的那样是妖或鬼。有了皇帝的认可,便是违反了礼教“无媒而嫁”也没有关系。当然,皇帝还是富贵的来源。这出戏的结尾,他颁布诏命,授柳梦梅为翰林学士、杜丽娘为阳和县君。

莎士比亚剧作《理查二世》里的理查一开始坚持君权神授:汹涌的怒海中所有的水,都洗不掉涂在一个受命于天的君王顶上的圣油;世人的呼吸绝不能吹倒上帝所拣选的代表。可是后来,当他得知自己的军队已经退散,年轻的年老的一起叛变,人民已抛弃他这个国王的时候,他坦然承认自己和普通人一样软弱:像你们一样,我也靠着面包生活,我也有欲望,我也懂得悲哀,我也需要朋友。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7月)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褒读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主张探讨人类社会
B.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
C.追求道德和正义
D.体现神秘主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是希腊最著名的神圣之地。据说,神殿的石墙曾刻有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和一个神秘的大写字母“E”。公元前547年,吕底亚国王克罗伊索斯与波斯王居鲁士进行战争时,派使者去德尔菲神殿请求神谕。这一次,克罗伊索斯讨来的神谕说,有一个帝国将会陷落。克罗伊索斯于是断定波斯帝国将会灭亡,便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可是战争的结果却是吕底亚大败,亡国之君克洛伊索斯至此才明白德尔菲神谕的真正含义:准备出兵攻打别人的人,自己却遭到了毁灭。真是没有认识自己啊!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吕底亚与波斯的战争推动希腊文明进入“古典时代”
②希腊城邦共同遵守和信仰德尔菲城阿波罗神殿的神谕
③“认识你自己”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④“凡事勿过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结论
1“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2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
3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4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义和团运动扑朔迷离,难以洞察真相。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表中对四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结合所学史实说明结论的不当之处,并从解读材料方法的角度,简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