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8 道试题
1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这在当时产生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教会在人们心中的权威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君主和罗马教皇权力上的平等
2 . “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启蒙运动提出了
A.社会契约B.三权分立C.君主立宪D.自由平等
2020-05-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拉斐尔的一生画了许多圣母像,他笔下的“圣母”:年轻、美丽、丰润、健康、眉宇间洋溢着母亲的慈爱和幸福;耶稣也被画成天真活泼的孩子,画画给人以温暖、亲切之感。由此可见拉斐尔
A.以此来反对宗教信仰B.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C.崇尚理性和自由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4 .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主张
A.主张主权在民,主张直接民主制
B.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C.认为人应该集体议论,共同判断
D.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6 . 如图为达·芬奇的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均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坐在圣人之中,一脸惊慌、恐惧地望着耶稣。达·芬奇如此创作的意图是

A.反对封建等级制度B.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C.体现古典主义的风格D.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7 . 下面的统计数据反映了17—18世纪宗教书籍和启蒙书籍出版的变化情况。对此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理性精神取代愚昧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启蒙作品影响较大D.民主平等渐成主流
8 . 谭嗣同:“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这一说法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有相似之处
A.霍布斯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
2020-05-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同时期闪耀着不同的思想火花,有的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有的主张建立一个理性与永恒正义的王国。与上述主张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霍布斯/洛克B.达·芬奇/苏格拉底
C.米开朗琪罗/卢梭D.孟德斯鸠/狄德罗
10 . 正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时,一位思想家提出,国家的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人民应该对他无条件的服从,因为他是契约的产物,如果反对他,就是反对自己。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卢梭
2020-05-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