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3 道试题
1 .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民的自然生活”。这主要表明伏尔泰
A.赞同人的理性、独立思考B.强调追求财富、自由竞争
C.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D.反对君主制度、宗教信仰
2 . 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上说明
A.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构建了未来资产阶级的新王国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精神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曾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揭示出人权与神权斗争永恒存在B.强调了政治权力要制约平衡
C.阐明了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D.体现了作者主权在民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材料反映了
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
C.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
D.罗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
2022-05-17更新 | 210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与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学者和艺术家”
A.意图在于恢复古代文化B.力求推翻教会的统治
C.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需求D.构建美好“理性王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当世俗权力被剥去君权神授外衣的合法性后,应当组织分权制的世俗政府。这一信念根植于中世纪世俗与宗教对一种权力都施加的二元性限制。据此分析可知,西欧中世纪的二元政治格局(       
A.影响了近代政治民主化B.导使欧洲陷入混乱状态
C.不利于政治秩序的平衡D.推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卢梭指出:“如果人民被强迫去服从,并且服从了,这样做很对。如果人民可以打破这种桎梏,并且打破了,这样做更对。人民正是依据当初夺走自己自由的方式来重新夺回自己自由的,所以他们完全有权利来重新获得自由。”上述材料表明卢梭主张
A.建立秩序稳定的君主专制B.人民应该服从君主
C.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府D.人民应该追求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来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2022-04-22更新 | 198次组卷 | 39卷引用:安徽省白泽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世纪,德意志许多宗教人士都强调教会信徒识字的重要性,通俗版《圣经》也迅速普及。到19世纪,德意志地区民众的识字率比很多天主教国家要高。这反映了16—19世纪德意志地区
A.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B.新教伦理的影响逐步扩大
C.科学技术逐步领先世界D.已经具备国家统一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经过宗教改革,除英国外,新教在荷兰、瑞典、挪威和丹麦成为国家宗教和统一国家、建立强大中央政府的思想工具。由此可见,宗教改革
A.推进了欧洲宗教一体化发展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奠定了英国革命的思想基础D.促进了文艺复兴在欧洲扩展
2022-04-13更新 | 478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汤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