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434 道试题
1 . 15世纪,朝鲜世宗大王组织学者创造朝鲜拼音文字——谚文,并编成《训民正音》,以教导百姓发音识字。朝鲜大儒崔万里上书世宗大王,表示“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另做文字者,唯蒙古、日本、西蕃之类……今作谚文,是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谚文在朝鲜遭到反对是因为(     
A.士大夫竭力维护文化垄断地位B.中华文化主导了朝鲜社会生活
C.朝鲜认可宗藩体系的身份定位D.西学东渐之风激发了民族意识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一考据”时代,即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考据的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B.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研究手段
C.历史资料数字化降低了史料利用效率D.“e-考据”是传统研究方法的延续
昨日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金榜教育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民族的苦难刺激了民族的觉醒和反抗,民族主义萌芽破土而出。民族主义推动了西欧列强的海外扩张,而它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传播,又为各殖民帝国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以19世纪的拉美独立战争为发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席卷亚洲大陆。这反映了(     
A.民族主义历史作用的多重性B.拉美真正实现民族独立的目标
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兴起D.民族主义成为列强侵略的根源
昨日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金榜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884年召开的柏林会议规定,各国禁止向非洲土著销售军火;各国赞同德国的有效占领原则;任何签约国在占领非洲海岸某一据点时,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其它签约国。这些规定(     
A.消除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B.导致了非洲全部沦为殖民地
C.有助于非洲社会的安定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昨日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标志着世界贸易体系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该组织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强化了原关贸总协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政策审议、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及保障条款,使它们更加制度化和法律化,并完善了它们的程序过程。从历史学的角度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B.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C.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6 . 伊莱·惠特尼(1765-1825)是实行军械标准化生产的创始者,传统的方法是一个技术工人生产一支完整的步枪,各部分自成一体。惠特尼设计的机器则可以让工人生产能够适用于任何同一型号步枪标准化的零件。这一技术革新(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B.壮大了垄断组织规模
C.实现了科学理论的突破D.加剧了欧洲军备竞赛
7 . 日本《养老律令》规定:废除皇室的屯仓,将贵族的田庄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确立身份制度,将全国人民划分为良民和贱民两大等级;一般良民(农民)授予口分田,6岁以上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6年一班,死后归公;按户分给均等的宅地和园地。这些规定(     
A.强化了氏族贵族的特权B.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C.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转型D.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发展
8 . 古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文”本意指“纹理”,后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化”的意思是“改变”;“文”与“化”合成一个词使用,有“以文化人”之意。   据此可知,“文化”一词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       
A.人文精神B.道法自然C.和而不同D.自强不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 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启蒙思想广泛传播B.工人运动暗潮涌动C.个人崇拜现象盛行D.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以“识字”为中心任务,各地编制诸多“识字课本”作为临时性教材,这些课本的内容、用途以文化教育(识字)为主,并适当结合政治教育,还直接规定民众识字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这一运动 (     
A.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B.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C.构建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意在构建新社会的价值观念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