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2 道试题
1 . 文艺复兴早期,薄伽丘认为但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公众事务”和“荣誉”上是不值得的;15世纪人文主义者布鲁尼则将“在共和国政府里为公民服务”视为但丁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对但丁评价的差异说明了
A.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有所发展
B.文艺复兴已超越了文学和艺术领域
C.人文主义者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D.阶级与立场影响人们对人物的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卢梭曾以“剧院异化症”描述英国代议制。演员在角色中使劲遗忘自己,表演别人的言行,以取悦观众;台下观众在观赏中亦遗忘自己,把生活中的实践责任让渡给演员,在台下进行有距离观赏。这里的演员即议员,选民即观众。卢梭认为
A.代议制拉大了议员与民众的距离B.英国政治制度趋向君主专制主义
C.代议制妨碍了民众行使民主权力D.民主共和制更利于发挥民主优势
3 .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这里的“灿烂星云”是指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城市兴起
4 .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中国历史文化通过多种渠道传入欧洲,“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等都曾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思想道德等高度评价过。这些充分说明
A.中西文明互鉴始于启蒙运动B.欧洲热衷学习传统儒学
C.文明交流有益于思想的发展D.中国文化理性色彩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路德宗教改革并非旨在建立民主教会,他幻想以纯粹和平方式实现宗教改革,反对并敌视农民起义,甚至怂恿封建诸侯血腥镇压农民起义。这表明路德宗教改革( )
A.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B.阻碍了宗教的世俗化进程
C.限制了理性主义发展D.变相强化了宗教专制愚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迂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得人性的自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由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A.要求冲破权威统治的束缚B.揭示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C.主张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D.对“理性王国”的认知分歧严重
7 . 马丁·路德主张学校教育不仅是为了教会的利益,更多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因此他提出对拒不承担学校教育义务的父母,政府应予以必要的惩罚,当儿童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就应将其送人国家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这说明,马丁·路德的教育主张
A.促进了文艺复兴在德国的兴起B.反映了资产阶级生而平等的理念
C.推动了宗教改革在欧洲的拓展D.有利于更多民众摆脱教会的控制
2020-11-2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意大利作家认为自己处于近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将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这实际上说明文艺复兴(     
A.以推翻封建制度为根本宗旨B.非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创新
C.提出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主张D.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2020-11-2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下列关系图中,能够正确提示其相互联系的是
①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②文艺复兴   ③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④启蒙运动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指出:“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其中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出售宗教场所、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许和豁免等,但他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上述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使人误解
B.强调教会的腐败和无耻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借口
C.阐明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在人文主义精神上的传承关系
D.表达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同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