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5 道试题
1 .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其论文《为基督教学校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中指出:“禁欲的目的在于战胜不贞,但前提是不能违背人性。如果禁欲活动没有起到禁止欲望的作用,甚至损害自己的身体,那么禁欲活动就该被取消。人们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吃喝玩乐,不必在意是否违背教会的规定。”这一主张(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C.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否定了宗教的绝对权威
2 . 16世纪初期,马丁·路德一方面重点批判教会一味注重外在仪式和善功行为的“伪侍奉”弊端;另一方面,基于新约福音创建了信靠耶稣基督为唯一救赎道路的“称义”“再生”。由此可见,路德的因信称义观(     
A.注重于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B.以新约反对基督教基本教义
C.具有批判与重建的双重功能D.否定天主教会存在的合法性
3 . 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花费十余年时间,将《圣经》新旧约全部翻译成德文并出版发行。在翻译过程中,他对德文构词、语法、语句进行了加工和规范,促进了标准的德语书面语言的形成。马丁·路德的翻译活动(       
A.旨在推动宗教的世俗化改革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利于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D.维护了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
4 . 中古时期,西欧学校的课程主要教授神学理论;到了14世纪,逻辑学、哲学、数学、医学以及民法等课程的比重日益增加。这种变化源于(     
A.人文主义思想传播B.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C.启蒙思想深入人心D.生产方式根本转变
2023-06-30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从14世纪开始,一些知识分子广泛收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艺术、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物,他们号召人们探索自然,追求知识,主张科学文化应该为人类造福教育要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这些知识分子的做法

A.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产生B.引发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深受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
6 .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代(     
A.帝国主义争夺激烈B.封建王权高于教权
C.人文主义色彩浓厚D.希腊文明逐渐兴盛
7 .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中,人们把好色贪吃、放纵奢华看作十恶不赦。但在但丁《神曲》中,这些只是轻微的错误,最多只需要进第一层地狱,或者在净界。这说明(  )
A.但丁强烈反对基督教的思想B.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新思想
C.欧洲社会人们普遍放纵欲望D.但丁的道德标准存在缺陷
2023-06-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8 . 出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1466-1536)是富有影响的人文主义者。他虽精通希腊、拉丁古籍,但不单单是一位古典学者,他的目的是借用古典著作去发掘圣经原文的本义以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这从侧面反映了文艺复兴(     
A.旨在解释基督教义B.在欧洲的影响十分广泛
C.具有时代的局限性D.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9 . 伏尔泰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孔子:“唯理才能益智能,但凭诚信照人心;圣人言论非先觉,彼土人皆奉大成”。伏尔泰旨在借此(     
A.运用理性削弱教皇权威B.肯定儒学的世界意义
C.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思想D.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
2023-06-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马克思认为:“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心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锁链。”材料指出(     
A.契约与自由精神的重要性B.马丁·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C.宗教伦理增强教化的影响D.天主教会强化对人行为约束
2023-06-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