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恩格斯此段话赞扬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社会主义
2 . 薄伽丘的《十日谈》多半故事都是以爱情等为主题,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理想情人的妩媚。这反映了文艺复兴
A.推动文学创作
B.主张恋爱自由
C.反对禁欲主义
D.放弃宗教信仰
3 . 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赦罪。对此,马丁·路德疾呼
A.信仰即可得救
B.加强宗教仪式
C.废除神学信仰
D.教士应拥有世俗权力
2018-06-13更新 | 310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4 .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018-06-10更新 | 6988次组卷 | 119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这反映了卢梭的观点是
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民主共和
D.社会契约
2017-12-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宋代以后的观世音菩萨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娆的性感。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乏仁慈,有丰满妇女的皮肤和体型,而观世音菩萨的身体被深深埋藏在衣服里。材料主要反映了
A.艺术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之中
B.中西方宗教信仰体系的差异性
C.中国绘画内敛含蓄,凸显人性
D.西方绘画自由洒脱,强调意境
7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完成了一个漫长的进程,并且把这一进程推到顶点,在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古代思想在中世纪得到恢复和吸收。”“古代思想”主要是指
A.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
B.中世纪神学思想
C.中国的儒家思想
D.新教的人文主义精神
8 . 韩非子“依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2017-10-13更新 | 146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广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理科学业水平期中历史试题
9 . 论文的关键词往往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事件的论文,关键词有“意大利”“追求现世的幸福”等,该历史事件
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某些特征
C.打破了西欧社会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制度构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