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民国时期朱元善认为:“教育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过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公民。这表明(     
A.社会变革引领教育方向B.思想解放唤醒公民意识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D.杰出人物决定历史进程
2023-01-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马丁·路德认为,公开承认自己有罪的人,就能获得上帝的宽恕。每个人都是有罪之人,他的罪源于亚当,是原罪。人的原罪只能受到上帝的审判,上帝是唯一的法官。马丁·路德的这一思想(     
A.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B.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意识的觉醒
C.挑战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
D.否定了当时西欧天主教的合法性
2022-07-12更新 | 82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者倡导欧洲人学习与《圣经》有关的知识,包括语言、历史、天文、地理、植物学、矿物学和动物学等。到16世纪,北欧和中欧很多地区都建立了繁荣的公共教育体系。这表明宗教改革
A.推动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C.驱散了宗教和专制带来的黑暗D.使人们摆脱对上帝的迷信
4 . 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享有“人曲”美称的文学作品是
A.彼特拉克的《歌集》
B.薄伽丘的《十日谈》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