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明朝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引自《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肯定现实人生和尘世生活,追求个人幸福和世俗享乐。人文主义思想击碎了由来已久的神学统治一切的精神枷锁,肯定了个人的崇高和伟大,主张个人是自身命运的主宰。
——摘引自陈芝 陈硕《浅谈莎士比亚诗歌中的“人文主义”理想》
材料三 朱熹的“理”传入西方后,一直被欧洲哲学界看成是取代上帝的“纯粹理性”。……“中国儒生的宗教从来命运受无稽神话的糟蹋,也没有为政教之争和内战所玷污”。(伏尔泰)这分明是在为朱熹的“自然理论”即实质上的无神论唱赞歌了,并以此作为他在法国从事反封建、反教会的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
——摘引自张允熠《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二,说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主张及影响。
(3)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思想在东西方遭到不同境遇的原因。
2014-10-27更新 | 4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松原市扶余一中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人自主自立的强调,二是对私人生活的侧重,三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
材料二 这一千年(指中世纪)不是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简单的历史中断,而是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有一个接一个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的形成,有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
材料三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主战场。其中的三位斗士最引人注目,那就是伏尔秦、孟德斯鸠和卢梭。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伦理观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哪些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指的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三位斗士”思想的共同点。
2014-10-2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松原市扶余一中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的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材料二 图二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材料三 图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像《维纳斯》这样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作品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13-01-28更新 | 7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吉林松原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另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     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
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智者学派中的这些人的观点有何局限性?
(2)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其背景如何?目的何在?
(3)依据材料二、三比较康德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2010-10-15更新 | 5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