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   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在理性的建筑构图原则中加入了艺术家的创造激情和审美装饰,建筑史开始了充满人性、向往自然、追求和谐的新篇章。

——《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及历史贡献。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
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时期的教育状况并分析这种教育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与材料一中反映的教育思想的区别。
2017-11-22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
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
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一“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
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4 .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

5 . 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材料三东西方的思想碰撞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儒家学说取得非凡成功”的原因。

(3)两位思想家在关于“人”和“道德”方面各有何名言?他们都重视什么问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有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人各自的主张。
(2)材料一、二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就有财产权,政府成立后的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而绝对不能侵犯它。因此,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政府决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就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材料一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洛克的基本思想,并予以评价。
8 . 材料一:欧洲思想家尊崇追求竞争的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繁荣,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欧洲逐渐出现统一的民族国家,一场规模浩大、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宗教改革开始了。
材料二: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应废止教皇律令、精简繁缚的世俗法, 要易于使人真正“明辨是非曲直”。执法应“ 温和、公平、合理”,只有宽严相济, 司法机构才能对社会有所裨益。随着改革的深入,马丁·路德和德国贵族进一步提出,要摆脱罗马教廷的掠夺,建立不受教廷统辖的、本民族的、独立的国家教会,并且以本民族语言举行祈祷活动。
——《欧洲文明史》
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改革是内外因素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它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西欧天主教的统治地位,改变了基督教的格局,把世俗统治者、神父和僧侣、贵族和领主这些不敬上帝的人赶下台,为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宗教理论、社会变革、语言文化上意义非凡。
——《宗教改革先导 马丁·路德》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欧洲宗教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路德的主要观点。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概括宗教改革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佛罗伦萨和热那亚是欧洲首先制造金币的两个国家,而意大利拥有货币,既与这两个城市共和国的贸易出超,要求有一个比较稳定和标准的货币有关,亦与他们掌握了古罗马世代相传的铸币技术有关.……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航线的中心,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地中海一直是东西方联系的纽带.……意大利在9世纪时,在稍多于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几百座城市。意大利人的经商活动遍及西欧北欧、近东诸国,马可•波罗还到了中国。到13世纪时,意大利已不仅经营工业和商业,还经营银行业
——张椿年《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1)根据材料概括意大利首先发生文艺复兴的原因。
材料二
文艺复兴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索的价值。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人们坚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头脑,相信实验和经验才是可靠的知识来源,这种求是态度、这种思维方式、这种科学方法为17、18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10 . 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
(2)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
2016-11-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