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近代西方思想家对自由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在自由之路上,唯有通过信仰、成为基督徒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在这一过程中,基督徒通过信仰而获得的自由使其成为了“众人之主”。然而马丁·路德同样提出,每个基督徒同样也是“众人之仆”,要通过爱上帝、爱邻人来荣耀上帝,实现自我救赎。从这个意义上讲,马丁·路德将自由与道德和行善联系了起来,劝诫世人通过遵循耶稣基督的教导积德行善以获得自由。

——肖樊《马丁·路德的自由观》

材料三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主张获得思想自由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2 .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是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接受了17世纪欧洲本土的滋养,它还在全球寻找灵感。17、18世纪的欧洲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出版了大量作品,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异域文明,激起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强烈兴趣。对于致力于铲除欧洲社会弊端的启蒙知识分子而言,没有教会专制、尊重理性的中华文明显然可以充当他山之石。而欧洲独特的社会背景也为哲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产生、衰落、复兴和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节选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普罗泰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运动的局限性。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对于如何赎罪,马丁.路德做出了怎样的回答?结合所学指出运动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卢梭《社会契约论》属于哪一运动的代表思想?据所学知识指出此运动的发生时间与核心。
2020-04-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理)试题
4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攒、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
2020-07-27更新 | 412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感动中国推选员阎肃对钱学森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材料二启蒙运动的先驱很多都参与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数学家艾萨克·牛顿的发现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牛顿的研究都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观察和人类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他的研究获得了各方的赞誉。

——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三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海顿在《创业》中写道:“天空向我们揭示神的荣耀”。有些人(注: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

——法]J·阿尔德伯特《欧洲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学森入选“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理由。

(2)材料二中“牛顿的发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完美的世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概述其影响。

6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自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等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2)材料二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

(3)据材料三,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5)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7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8 . 婚姻关系的变化带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际上几乎所有有钱人家的婚姻就好像生意买卖一样结婚的第一步就是双方男性亲属对财产安排达成一致的协议,但也有因为宗教或因而结婚的,夫妻相亲相爱,理应就会携手营造幸福的家庭生活,在当时,离婚是非法的,但女子可能遭到抛弃大多数的家庭夫妇白头到老。在工匠的家庭中,妻子是家庭和家庭作坊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摘编自玛格丽特·L·金著《欧洲文艺复兴(插图本)》

材料二   在欧洲的婚姻史上,宗教改革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在此之前,欧洲人择偶和结婚的自由度很大,甚至到了几乎可以任意的地步,男女双方只要表达了结婚的意愿就能结成了一桩合法有效的婚姻,但是到了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有一条规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这几乎是当时欧洲社会各界普通提出的二个要求后,欧洲人的结婚就变得不如从前那么随意了。

摘编自俞金尧《亲教改革前后欧洲人的婚姻自由问题》

材料三   婚姻要有道德和原则约束,如果为了两个人的婚姻而做出道德败坏的事情,甚至毁坏国家的规章制度,那么这样的婚姻最终的意义又何在?婚姻需要理性,从《社会契约论》可看出,婚姻最终构成家庭,而家庭则是社会不可分制的部分,因此,守婚姻中的道德法律,就是在融入社会。

摘编自曾梦清《从卢梭(爱弥儿)看启蒙运动时期的婚姻观》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婚姻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时期欧洲人婚姻观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时期婚姻关系的关注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西方婚姻关系的变化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人民的幸福生活靠民主与法制维护,而不能靠某人主观意志和良心发现。民主、法制与科学是一切政治文明的试金石。现代西方民主与法制源自古希腊罗马。从古代希腊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哲人一直在探索:权力应当如何行使才能至善而合乎正义?漫长的探索取得两大主要成果:一是直接民主制,一是代议制。其中代议制成为当代社会政治文明的标志。


(1)材料一所示的“制度构想”出自近代欧洲的哪次运动?其核心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当代西方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如图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2)举两例说明材料二中“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的说法。
(3)据材料二、三,说明近代科学引起了什么思潮的产生?恩格斯认为在这种思潮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