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材料二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人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权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2)材料二、三中的“公民”的含义是什么?你对材料二中的“政治自由”有什么看法?
(3)材料三中“自然的自由”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理解“社会契约”材料三有哪些不足?
2016-11-18更新 | 9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长葛三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思想家们流传下的著名观点或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希腊泰勒斯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里特万物的本原是火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研究内容有何异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中西思想的异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为什么与西方的启蒙思想不同?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难到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表现?百家思想中最具有变革精神的是哪一家?
(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伟大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在这些思想影响下,欧美爆发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请举一例。
(3)通过对材料的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之间有何关系。
2013-09-24更新 | 8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五: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概述三位思想家对待儒学的态度和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概括两位思想家理论的共同点是什么?两种理论在内容主张、阶级属性有何不同?
2013-04-25更新 | 3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安阳一中分校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的思想家黄宗羲和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启蒙思想家)对于君主和法治有过以下论述: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所以“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

——《明夷待访录·原君》


“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 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二:洛克认为“国王和暴君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这一点上:国王以法律为他的权力的范围,以公众的福利为他的政府的目的,而暴君则使一切都服从于他自己的意志和欲望。”

——《政府论》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黄宗羲和洛克的政治主张。分别说明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1871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联邦制政体。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是一个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城市”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帝国法律高于各邦法律;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帝国皇帝为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兼任联邦议会主席,只对皇帝负责。宪法还规定:每个德国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自年满20岁至28岁前应在常备军中服役7年。
(2)根据材料三,指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2010-12-20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文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