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中国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能被代表。”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卢梭:“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有人们直接指使,不能被代表。”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4)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5)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2019-10-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高考班)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6年1月,在意大利出土了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子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意大利主要流行的社会思潮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引起震动?
(2)材料二标志什么事件开始?
(3)材料三中的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分别提出“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学说,请写出这两位思想家的名字。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2019-10-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学考科,)
3 .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言论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材料二: 阿尔伯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的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但丁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彼特拉克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头上。”

材料三: “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惩罚。”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对比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不同?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三是谁提出来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4 . 追求民主自由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yb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在限制君权方面采取的措施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黄宗羲的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孟德斯鸠的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不同境遇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房子和家中的物品是私人生活的物质基础。随着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人们对住宅的态度和感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卧室的增加是一种隐蔽和亲密意识发展的标志。当家人和被邀请的客人想聚在一起聊天、弹奏音乐的时候,厅的扩大,就使得这种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变得可能。书房也作为富人和知识分子寻求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了。只有最富裕的人,才住在拥有多个专门房间的大宅里,他们的吃饭和睡觉都有专门的家具和饰品。

——据【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初,“革命”观念冲击了时人对家庭的思考,1904年丁初我就号召闺阁中的女子革命!革命!家庭先革命!"秋瑾不仅提倡“革命当自家庭始”,而且身体力行——她随后与丈夫离婚,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

章太炎观察到:“今信仰国家者”“惟信仰国家为文明”。在“国”的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爱国心的层级大为提升,而爱一己一家一乡的观念则渐被视为偏私。

——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家庭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和中国家庭的特征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及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人》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的相同主张。依据这两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人文主义对各自近代社会转型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是教会神学,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管辖世俗界,教权管辖精神界。……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编自关于度《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2)依据材料三,简要解释“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原因。

材料四   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美】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正式出版》


(3)材料四的作者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中国西方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成祖:规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内容。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18世纪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卢梭:“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③时期中西方思想对社会进程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样,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做出极多、极大的业绩来;但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为由于不知应该选择做什么,就往往会插手于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由于狂傲激烈,禀性倔强,难受约束,就会做出很多很大的坏事来。……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天理变易无穷。由一阴一阳,生生不穷。‘继之者善’,全是天理,安得不善!孟子言性之本体以为善者是也。二气相轧相取,相合相乖,有平易处,有倾侧处,自然有善有恶。故禀气形者有恶有善,何足怪!语其本则无不善也。”曰:“此却无过。”丁按之曰:“先生解中庸大本”云云。曰:“既谓之大本,只是理善而已。才说人欲,便是气也,亦安得无本!但大本中元无此耳。”……“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朱子语类》(卷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苏格拉底和朱熹的基本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和朱熹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3)分析苏格拉底和朱熹思想的相似点。
10 .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主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