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中西方高等教育各具特色

材料一 太学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最高学府。《史记》记载:“公孙弘请曰:‘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为博士官(专研究《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汉武帝)制曰:‘可。’”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基本情况。

材料二 1158年,在教皇支持下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称为“欧洲大学之母”,主要教授神学和法学等。1215年成立的巴黎大学的课程仍然建立在经院哲学(天主教神学)的基础之上。

1546年,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和宗教的目的,将枢机大教堂改建为剑桥国王学院。1596年在伦敦建立格雷沙姆学院,主要从事具体实验工作和自然理论探讨,把神学排除在外。

1793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关闭所有教会把持的大学,随后开办综合理工学院,招生打破门第界限,注重自然科学内容的教授。1309年普鲁士政府创建柏林大学,将教学同学术研究进行统一,发展了高等教育的新职能。

(2)阅读材料,概括12—19世纪欧洲高等教育中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材料三 南宋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的“院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创建于南宋的江西南昌友教书院“院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

材料四 1901年由美国教会在苏州创办的东吴大学提出源自《圣经》的英文校训:“UntoaFullGrownMan”(译为“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1927年杨永清任第一位华人校长时,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定为中文校训。

1905年,创办于上海的圣的大学将“LightandTruth”(译为“光和真理”)定为校训。1931年又增加了中文校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上述两所教会大学的影响下,其它大学纷纷确立了各自的校训。

材料五 建国初期,校训大多从“团结、勤奋、刻苦、拼搏、文明、严肃、爱国”等词语中挑选几个进行组合,和当时的政府机关、企业流行的标语口号基本一致。

材料六 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1998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校训。200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确定“大工至真,大学至善”的校训。

(3)阅读材料,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校训进行解读。

2018-06-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过于玄虚;为了获得成功的欢乐而奋斗,纯属虚荣;为了进步而去进步,则是毫无意义。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之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2018-03-17更新 | 905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材料二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恩格斯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旗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构建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观点。

4 .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先世纯粹的光芒”的含义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2018-01-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黄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材料二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现,世界之发现’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请回答:
(1) 材料一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先世纯粹的光芒”的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2) 卢梭被称为是一个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据材料二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3) 材料三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材料二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现,世界之发现’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材料四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启蒙主义的政治思想逐渐影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先世纯粹的光芒”的含义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卢梭被称为是一个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据材料二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3)材料三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
(4)结合史实说明,启蒙思想是怎样影响近代中国“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的?
2016-12-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唐洋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训历史卷
7 . 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材料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
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小学堂科目设置
科目
时间、文献
国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体育
艺术
劳动技术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国文、历史、法制及理财、外国语
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
图画
体操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
修身
国文、外国语、历史、法制经济
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
图画、唱歌、体操
男子加农业、女子加家事、园艺缝纫

(2)你认为与明清相比清末和民国初年学校教学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3)结合材料,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
2014-02-25更新 | 4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