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孙中山,民国十三年四月十二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在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有哪些体现?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013-10-29更新 | 10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材料阅读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区域人物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

材料二 他在论著中说“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主张及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什么影响?概括近代中国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呈现的特点。

2017-10-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
——亚里士多德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材料三 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伏尔泰
国家的权利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孟德斯鸠
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利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
——卢梭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主张是谁提出的?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武器与矛头指向。
(3) 根据材料三,概述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                                                                           
(4) 材料二、三所述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特点有那些?       
4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被称为“文学三杰”之一,其小说所描写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既是对中世纪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其小说有大量的篇幅对教会和君主的双重压迫进行反抗和嘲弄……薄伽丘通过小说凸显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发言喊话的人文关怀主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领域群星灿烂,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被誉为“美术三杰”,他们一扫中世纪美术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如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虽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母和圣子作为人格化的神,如母亲的女性美及母爱,孩子的天真无邪,通真地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总之,通过宗教题材充分展现灵动真实的人性美,这是西方宗教美术史上的重大变化。……文学和艺术在猛烈抨击宗教神学的同时,都在竭力弘扬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旋律,从而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国”的相关理论推向更高层次。

材料二:14至16世纪左右的文艺复兴运动把斗争主矛头指向宗教神学,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把利剑挥向天主教会,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则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上述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三大运动”既为一脉相承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观全局,宗教改革运动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针对传统的过度繁琐的宗教仪式和罗马教廷为所欲为的行径及其拥有的不受限制的至高权利等问题,新教派尖锐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形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三项新内容”而载入史册,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西方宗教美术史上的重大变化”是什么?根据知识说明材料中的“起源国”指什么?
(2)结合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三项新内容”是什么?并概述材料二中的“三大运动”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共同的积极意义。
2019-12-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大埔县虎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它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巨著。由于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但丁兴奋地高呼:“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他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条件。
2018-10-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你认为宋代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2018-11-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卓越班)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西方许多人,尤其是天主教徒将他视为令人景仰的,“诱导异教徒皈依的”传教士。而东方却将他视为促进东西方交流的科学家。这种评价主要是因为他向东亚地区传播了西方的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主义和天主教的观点,同时他又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文化。也因此,有人将他视为一位汉学家。利玛窦和他的同事们虽然只争取到了不多的信徒,但后人把他的作用看出为日后的冲击准备了基础。因为他们通过假托儒教学者,已经使中国人较容易接受基督教中较少争议的部分,而具有敏锐思想、学识渊博和迷人个性魅力的利玛窦是发挥这种作用的理想才干。

——摘自360百科


根据材料一概括以利玛窦在明末的活动为代表,在中国早期的西学东渐有何特点。
2020-10-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是宗法人伦关系中的义理的人,是内省的、让与的、利他的、与人和谐的普遍义务主体。中国的人文精神虽然说“人是万物之灵”,但却是在身份确定和依附情形下的人。正像有学者所说的:“把人看成群体的分子,不是个体,而是角色,得出人是具有群体生存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的结论,并把仁爱、正义、宽容、和谐、义务、贡献之类纳入这种认识中,认为个人都是他所属关系的派生物,他的命运同群体息息相关。这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人论。”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无论是人们对“神本主义”的拒斥,追求人的解放,还是人们诉诸理性,突出人的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界的征服,都是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做出的努力。……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卢梭指出:“人一生下来就有自由的权利,每个人都不例外,这是由人性决定的。”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导致此不同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赎罪券的抨击,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人文主义者热烈地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他们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摘编自《法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赎罪券的抨击立刻燃起了燎原之火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兴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要求,并分析其反封建斗争呈现出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欧洲的一个精神特征,就是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历程终于作为“人”,而不是作为“上帝”的一部分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在这一历程中,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启蒙运动则是二者的逻辑延伸,是不可避免的“续篇”。这三大运动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使“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不是一下子和“上帝”一刀两断,而是雀认识客观世界时,愈来愈不受宗教信条的约束,愈来愈把客观世界当作客观存在去认识,从而使人的认识脱离信仰而独立出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的历程》

材料二

进入16世纪以后,以文艺复兴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取得了两大新的进展:一是这个运动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从意大利传播到英国、法国和德意志,形成所谓的“北方的文艺复兴”;二是在德国发生的宗教改革,使这一解放运动由文学艺术领域深入到宗教政治领域。直逼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核心。及至启蒙运动时期,在心灵的自由探索方面则更进一步,宗教、政治、哲学、文学,人与社会,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统统成为启蒙学者们探索的领域。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人文精神是怎样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思想解放历程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18-03-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县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