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20世纪初世界历史大事简表

时间大事主要内容
14世纪至17世纪文艺复兴冲击宗教神学的世界观,高扬人文主义旗帜,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
15世纪至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葡萄牙、西班牙早期殖民扩
张,世界市场初现。
16世纪宗教改革打击罗马教廷的权威,扩大世俗权利,建立民族、民
主、节俭的新教会。
1718世纪启蒙运动冲击封建王权等级特权,提倡理性,提出天赋人权、自
由、民主、平等、权力互相制约等。
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18482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件大事,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智者运动的兴起与雅典社会的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讲,智者运动作为一种启蒙运动代表着新的革命精神,其敏锐的批判精神、开明的理性气质、人文主义的起源及辩证的思想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当时雅典自由民自信、积极精神的写照。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尤其是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加以怀疑,它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这是西方哲学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智者运动在西方哲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摘编自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实质及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希腊的相关史实,就“智者运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简要阐述。(要下求:看法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
2021-07-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众要启蒙自己,却是很可能的;只要允许他们自由,这还确实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哪怕是在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们中间,也总会发现一些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自己在抛却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就会传播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以及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考其自身的那种精神。因而公众只能是很缓慢地获得启蒙。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能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据[德]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5-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人类有了精神活动以来,就开始了精神不断进化的过程。但是精神进化发生质变,在人类历史上仅有两次。一次是在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的文明轴心时代,另一次则发生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进化的确是一个超长时段的概念。面对这样一个超长时段的概念,人们要扣问的是,在精神进化的过程中,精神内核的变化或曰精神核心价值的变化是什么?人类精神进化的过程与“开放”的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主要体现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在开放的时代,人类精神进化的步伐会更快些,涵盖的内容也会更多些;另一方面是人类精神进化的内涵当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开放文化观念。

——摘编自梁景和、殷定泉《文化开放时代的精神进化》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1-04-17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瑞士杰出的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认为:进行回忆的人应当有能力把回忆起来的历史的价值转化为自己所处世界的生活现实。我们应当借助回忆这个模式让历史变成一个具有改变现实之潜力的文化酵母,让那些历史的价值在人类精神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构成文化的恒定因素,并且使一个文化时代的结尾同时成为另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开头。

——摘编自雅各布·布克哈特《世界历史沉思录》


围绕材料中观点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革命的“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8世纪,是西方近代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西方近代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向性特征与近代西方社会民主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互相契合。西方近代思想所奉行的人文主义思潮往往与"自由""光明""反专制"等近代政治观念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现世的生命似乎有了更加宝贵的内在价值,拥有了一种激动人心的存在意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为了精神自由,前者指向艺术自由,后者指向宗教自由。至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所形成的思潮几乎全部融合于当时人们的政治及宗教态度中,成为19世纪的新的宇宙观。

——摘编自张曦予、徐蓉《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多向性特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一条或者多条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17世纪兴起的启蒙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   在走出中世纪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可以被命名为“解放的启蒙”的启蒙运动,或者说,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实质上就是一次“解放的启蒙”。因为这场启蒙运动,人们开始把解放作为一项事业而加以追求,并围绕着这项事业而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行动,缔造了工业社会的历史、创造出了辉煌的工业文明。对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言,其价值追求中的最为基本的内涵就是对人的肯定。是因为肯定了人,才要求否定“神”以及一切外在于人的压迫力量,呼吁人从所有束缚中解放出来,即打破一切枷锁。包括对自然界的征服,也属于解放的范畴。

——张康之《论解放的困境与历史选择再出发》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的根本诉求及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的启蒙”出现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18、19世纪史实,以“解放的启蒙”为主题提炼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20字左右)
2020-07-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材料三   18世纪各门类科学确立以来,科学的实证、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启蒙自由、怀疑批判精神成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推动启蒙运动在反封建、反教会方面较文艺复兴更加明确和彻底,沉重打击了教会和专制政治。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给以上三则材料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0-11-11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作品名称内容简介
春秋《左传》“晋(景公)其大夫赵同、赵括”,赵氏家族遭杀戳主要由于君臣矛盾的冲突。
西汉《史记》(屠岸)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期、赵同、赵括、赵婴(注:四人均为赵盾的异母弟)齐,皆灭其族”,认为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屠岸贾与赵盾两位大臣之间的矛盾。
元代元杂居《赵氏孤儿》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屠岸贾的诬陷,全家被杀,赵盾门人程要偷偷将赵氏狐儿带出宫,隐藏起来。为新草除根,屠岸贾下令杀光晋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程婴用自己刚出生的儿子为赵氏孤儿替死。20年后,赵氏孤儿发动兵变,杀屠岸贾全家,恢复其社会地位。
18世纪法国戏剧《中国孤儿》(伏尔泰改写《赵氏孤儿》)成吉思汗颠覆宋廷,宋皇把自己的婴儿托给尚德抚养。事情败露后,尚德决定以自己的孩子代替朝廷遗狐,遭妻子反对,她认为,“天底下应该人人平等,皇帝的婴儿和百姓的婴儿价值相等”“为什么忠义精神竟包含着如此残酷的内容?”这对夫妇的品德感化了成吉思汗,最后赦免三人之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故事内容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应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