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l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l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l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1)请论证说明材料中关于欧洲扩张和其推动力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论证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 某班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的史料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德国组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帮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建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2)材料二中哪一组学生得出结论依据的是原始(第一手)史料?英国组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说明理由。
2016-12-12更新 | 8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是按下列顺序,依次运行的:

(1)平静和满足:人们放松对非物质价值观的坚守,变得越来越满脑子都是物质享受。

(2)幻灭和痛苦:当物质主义不能满足人性需求时,生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旧的精神权威被证明是假的。

(3)挽救价值观:他们的注意力被重新引导到人类生活的性质和价值这一根本问题上,他们再次找到它。

(4)创造力时期: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生活有了新的含义,幻灭消失;生活再次变得可以忍受/宜人。他们是幸福的。

(5)平静和满足的状态:这一循环周而复始。

—整理自詹姆斯·克里斯蒂安《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2019-11-21更新 | 147次组卷
3 . 论述题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在文艺复兴时期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有人认为没有文艺复兴推行的人文主义,就没有欧洲今天的繁荣。但有人也认为人文主义的过渡泛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灾难,例如废除死刑后,犯罪率上升。所以认为文艺复兴提出的人文主义思想是错误的。


请你结合材料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名称国家主张
4—15世纪文艺复兴意大利一西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为核心,肯定人性,反对神性,强调人的作用,打破教会神学束缚和禁欲观念
16世纪宗教改革德意志、瑞士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直接阅读《圣经》,同上帝沟通;王权高于教权;简化繁项宗教仪式;教随国定加尔文:先定论
17—18世纪启蒙运动英国、法国霍布斯:君权人授,反对君权神授;授权不悔伏尔泰;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击专制,主张君主立老议会洛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分权学说:行政权归国王,立法权归孟德斯:反对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卢梭:抨击专制,民主共和制;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对表2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5 . 材料:“体育”最初产生起自于“教育”一词,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城邦为争夺领地兵戎相见,军事训练促进了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发展,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促进了古代奥运会的产生。

15世纪以后,人的自由和人的价值以及平等观念的提出,开启了普及教育的大门。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

18世纪以后,生产力巨大发展,社会财富增加,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发展,现代竞技运动的公平原则和规则精神确立。

19世纪中叶,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中设置了“体操课”。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20世纪初,我国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

二战后,全球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大众娱乐休闲产业日益发展,现代体育成为时尚性的大众消费文化。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重大契机,中国政府加大投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人民群众体质不断提高。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以“体育的发展”为主题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归纳准确完整)
2019-04-2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年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因此它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情况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喧嚣的城市社会,它建立在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的利润丰厚的贸易基础上。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致富。到1400年左右,威尼斯商人的船队由28000人操作的大帆船组成。意大利其他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比萨和罗马的情形也差不多。

航海家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给意大利经济以沉重打击,它结束了意大利在贸易上的垄断地位。1502年,威尼斯人在亚历山大港进口的香料价值由原来的350万英镑下降至100万英镑。1560年佛罗伦萨的毛织品产量是30000匹,但在1590年是20000匹,到1650年则只有6000匹。于是,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了。

——摘编自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019-03-1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高三3月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个突出特征”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时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启蒙运动兴起的过程中,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曾产生过非常明显的作用。几乎法国所有的启蒙学者都推崇中国文化,赞赏其远胜于欧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他们把中国文化中的“道”和“天理”等同于启蒙哲学的无神论和自然神论,作为反对本国宗教迫害的武器和建立理性哲学基础的依据。他们赞颂中国自尧舜以来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结合”,用以扦击本国黑暗、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的发现对思想界来说,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发现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摘编自董大业《高中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大都是牛顿学说的信奉者和传播者,牛顿力学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17世纪的牛顿力学被称为第一次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传统,观察、实验、分析和综合成为发现规律的墓本方法。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形成,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所述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析。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限150字以内。)

2018-10-0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是按下列顺序,依次运行的:

(1)平静和满足:人们放松对非物质价值观的坚守,变得越来越满脑子都是物质享受。

(2)幻灭和痛苦:当物质主义不能满足人性需求时,生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旧的精神权威被证明是假的。

(3)挽救价值观:他们的注意力被重新引导到人类生活的性质和价值这一根本问题上,他们再次找到它。

(4)创造力时期: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生活有了新的含义,幻灭消失;生活再次变得可以忍受/宜人。他们是幸福的。

(5)平静和满足的状态:这一循环周而复始。

—整理自詹姆斯·克里斯蒂安《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追求应该“谦卑和仁慈”地进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并提醒人们注意科技的潜在性,提防它的危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