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镳、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群星闪烁

材料一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他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分道扬镳

材料二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天人欲”。

材料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西学东渐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建议”来改革国家、政权机构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2018-01-24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
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②信徒皆为祭司
③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       ④回到《圣经》来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人文主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找到以下四则材料。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起源: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复兴: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发展:

材料三: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成熟: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三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