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2 . 中世纪晚期,十字军在宗教狂热的驱使下去拯救圣墓,当他们终于攻占了耶路撒冷 之后,便试图打开圣墓,期望证明上帝在世间的存在,证明永恒而神圣的东西与有限的东西的结合。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圣墓中空空如也。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
A.上帝“先定”的合理性B.文艺复兴影响巨大
C.信仰不在身外在内心D.启蒙运动势在必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66年8月,西班牙统治下的尼德兰一些城市发动起义,人们手持木棒、铁锤,冲进教堂寺院,把所谓圣像圣骨之类骗人的“圣物”全部捣毁,历史上称之为“破坏圣像运动”。该运动的发生根本上是因为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极为残暴B.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令人反感
C.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海上马车夫”的优势动摇
4 . 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提到:“在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时,应当发展青年自然涌现出来的善良情感,也要使他们在社会行为中接受痛苦的磨炼以生成坚定的道德意志,进一步转化成道德信念,最终使其行为始终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相一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近代西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B.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批判性继承
C.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必然要求D.对立德育人方式进行了理性思考
5 . 14—17世纪,意大利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古希腊学者的下列观点中,能反映当时意大利的时代需求,引发先进知识分子产生共鸣的是
A.坏人因畏惧而服从,好人因爱而服从(亚里士多德)
B.我们的需要越是少,我们越近似神(苏格拉底)
C.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D.数学支配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6 . 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个城市,人们在咖啡馆、酒馆、沙龙和街头巷尾谈论交流着新思想。这些现象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B.促进欧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有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D.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7 . 17世纪,自理性主义的号角吹响时起,这种声音震荡了当时的天空,教条主义、专制主义在这声音中颤抖。人们看到了那伟大的带着神圣光辉的自由主义、人权主义、民权主义,欧洲陷入了启蒙运动的热潮中。据此可知,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B.提倡思想自由
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D.宣扬个性解放
8 . '下面为15世纪欧洲的两幅名画。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思想受到教会积极推崇B.人文主义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
C.文艺复兴推动了基督教神学发展D.人文主义者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9 .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的恩典是神秘的、超自然的存在,是要靠神职人员和仪式才能传递。但在马丁·路德看来,恩典是靠信仰、心灵获得的神圣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上帝对人的救赎。他的这一论断
A.强调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性B.为宗教改革爆发提供了条件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性D.表明基督教蕴含着反抗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卢梭曾以“剧院异化症”描述英国代议制。演员在角色中使劲遗忘自己,表演别人的言行,以取悦观众;台下观众在观赏中亦遗忘自己,把生活中的实践责任让渡给演员,在台下进行有距离观赏。这里的演员即议员,选民即观众。卢梭认为
A.代议制拉大了议员与民众的距离B.英国政治制度趋向君主专制主义
C.代议制妨碍了民众行使民主权力D.民主共和制更利于发挥民主优势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