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1和图2所示的文字名称。
(2)图1所示的文物有哪些史料价值?
(3)图1和图2文物中的文字有何异同?
2012-02-19更新 | 9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卷
2007·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2 . 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
B.林肯
C.拿破仑
D.屈原
2011-02-12更新 | 8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共同部分(上海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版印之书,唐人尚未盛为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此引文最早当出自
A.《贞观政要》B.《梦溪笔谈》C.《永乐大典》D.《四库全书》
4 .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也是18世纪以来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被尊称为‘泰西儒士’”。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人物B.称号C.地点D.时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一发明最早可能出现于:
A.秦朝B.汉朝C.宋朝D.唐朝
2010-04-23更新 | 6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2007·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据《明史·外国传》载:“崇祯时,历法益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罗雅谷、汤若望等,以彼国新法相参较,开局纂修。”文中的“其”是指曾与徐光启长期合作的()
A.白晋B.利玛窦C.南怀仁D.巴多明
2009-12-21更新 | 8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A组(上海卷)
2009·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7 .
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B.中国
C.地中海东岸D.埃及
2009-12-05更新 | 5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