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康有为在1884年初步形成的大同思想中,自诩“合经子之奥言,探儒佛之微旨,参中西之新理,穷天人之赜变”。这表明维新派(     
A.尝试减少变革的阻力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诉求
C.提倡务实的社会风气D.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理念
2023-05-21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20世纪初,梁启超认为传统史学与国家、人民的事业毫无关系,不过充当了帝王的“政治教科书”;要求历史学应“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这突出反映出此时的梁启超
A.深刻思考国家民族命运B.受到进化论思想影响
C.主张全面开展维新变法D.新史学观念较为激进
2022-05-1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0年5月,北京《公正周报》一评论写道:“自《新青年》杂志以新文化号召以来,一时风靡全国……故胡适之、陈独秀等辈出,登高一呼,全国遂群起响应之。”此评论可用来佐证
A.胡适之是最先开展新文化者B.新文化对思想界影响巨大
C.《新青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D.旧文化已被知识界所抛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2022-03-29更新 | 1790次组卷 | 49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阶段(1918~1927年)著作文本统计简表(单位:种)。据表可知,在此期间
类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期主要经典中译文著作海外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主要中文诠释本国内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诠释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主要文本
数量15874217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告终结B.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救国出路
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日渐高涨D.马克思主义完成中国化历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反思西方文明的思潮。代表性的言论如下:

陈独秀

“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

李大钊

“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

胡适

“在今日强权世界,此等妄言(注:指否定中国对青岛胶州湾主权),都成确认,世衰之为日久”

梁启超

“现在所谓光华灿漫的文明,究竟将作何结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栗”
这一思潮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使中国知识分子理性认识传统文化
C.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D.反映了知识分子对苏俄革命的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代某一时期,中国思想界以一种开放的精神和广大的胸怀,兼容了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所有的新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著说并存、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
A.知识分子力图改造中国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
C.儒学社会独尊地位丧失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60年代,容闳、冯桂芬、王韬等都对传统经学教育进行批判,极力推崇西式教育。然而此后30年间,他们对全盘改革旧教育、建设新的现代教育闭口不提,见到的仅是补缝堵漏的主意。思想敏锐而行动怯懦成为思想家们的典型性格。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整体环境不适应变革需要B.士人对社会变局存在矛盾心态
C.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尚未成熟D.经济结构落后制约着人才需求
9 . 1897年,梁启超在《时务报》连载《变法通议》,主张译书方针由译西书转为译日本书,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御史李盛铎等人也提出相似论调。1898年,康有为上《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再提“译日本之书”,并以政治书为先。这说明当时
A.改革成为士大夫的共识B.学习日本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C.社会的改造具有紧迫性D.列强侵华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2022-01-06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京师大学堂的置废颇为曲折。甲午战争后,改革求变呼声起,光绪帝下旨兴建京师大学堂,工部尚书孙家鼐负责筹备工作。1898927日,“在孙家鼐上奏筹备方案之后,光绪帝面见各军机大臣,对此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大学堂筹备被搁置”。1898126日,上谕今“各直省添置学堂,实力举办”,“着由户部筹定的欺,按年拨给京师大学堂,以崇体割”。12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

189956日,因御史参奏京师大学堂“靡费过甚,请饬归并删除”,清廷要求孙家鼐对其整顿。717日,上谕批准孙家鼐因病续假,由吏部左侍郎、大学堂总教习许景澄“暂行管理”大学堂事务。1900420日,许景澄上奏,称大学堂开办以来,图书、仪器购置费用在常年经费动支,未动用20万两开办经费,呈请缴还此款。适逢“庚子事变”,他再次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并说:“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79日,该折获准。

1901914日,清廷颁布兴学上谕:“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1902110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复办。

——摘编自蒋宝麟《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曲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识之士对待“西学”和“中学”态度转变的历程。
2021-12-27更新 | 3421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