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019-01-30更新 | 1699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长治市高三九月份统一联考历史试题
3 . 校园标语(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有校园标语(口号)出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
A.“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B.“向科学进军”
C.“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科技教育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读下图,同年我国在教育方面的重大举措是( )
A.高考制度的恢复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教育“三个面向”的提出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6 . 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虽然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到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迫的结果
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
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
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7 .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8 .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中国文学理论思想活跃,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等文化成果丰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百花齐放方针的作用
C.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
D.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区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备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完全满足了建设人才需要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2016-11-27更新 | 15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周练历史试题
10 .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情问题。这集中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